s 閱讀頁

第13節

  傳

  十三年春,公至自晉1,孟獻子書勞於廟,禮也。

  1“公至”三句:諸侯出行,返回時告於祖廟,賞有功之人,合於禮。孟獻子:仲孫蔑。書勞:書功勞於策。勞:功。

  夏,邿亂,分為三。師救邿1,遂取之。凡書“取2”,言易也;用大師焉曰“滅3”;弗地曰“入4”。

  1師:魯師。2“凡書”二句:不用師徒,或用師徒而不勞,即使是滅國,也稱“取”。3“用大”句:用大軍費力攻取的,即使不是國家,也稱“滅”。4“弗地”句:得其國而不據為己有,就稱“入”。

  荀罃、士魴卒1.晉侯蒐於綿上以治兵2.使士匄將中軍3,辭曰:“伯遊長4.昔臣習於知伯,是以佐之,非能賢也5.請從伯遊。”荀偃將中軍,士匄佐之。使韓起將上軍6,辭以趙武7.又使欒黶8,辭曰:“臣不如韓起。韓起願上趙武,君其聽之!”使趙武將上軍,韓起佐之。欒黶將下軍,魏絳佐之9.新軍無帥10,晉侯難其人11,使其什吏率其卒乘官屬12,以從於下軍,禮也。晉國之民,是以大和,諸侯遂睦。

  君子曰:“讓,禮之主也13.範宣子讓14,其下皆讓。欒黶為汰15,弗敢違也。晉國以平,數世賴之。刑善也夫16!一人刑善,百姓休和17,可不務乎?《書》曰18:‘一人有慶19,兆民賴之,其寧惟永。’其是之謂乎!周之興也,其《詩》曰20:‘儀刑文王21,萬邦作孚。’言刑善也22.及其衰也,其《詩》曰23:‘大夫不均24,我從事獨賢。’言不讓也。世之治也,君子尚能而讓其下,小人農力以事其上25,是以上下有禮,而讒慝黜遠26,由不爭也,謂之懿德。及其亂也,君子稱其功以加小人27,小人伐其技以馮君子28,是以上下無禮,亂虐並生29,由爭善也30,謂之昏德。國家之敝,恒必由之。”

  1荀罃、士魴:皆晉卿。荀罃為中軍主帥,士魴為下軍副帥。

  2蒐:檢閱,閱兵。綿上:在今山西翼城鎮西。3士匄:中軍副帥。4伯遊:荀偃,晉上軍帥。5能賢:賢能。能、賢為同義複詞,皆“賢能”之義。6韓起:上軍副帥。7趙武:新軍帥。8欒黶(yǎn):下軍帥。9魏絳:新軍副帥。10新軍無帥:原新軍帥趙武、佐魏絳皆遷升,故無帥。11難其人:對確定新軍主帥人選感到為難。難:以……為難。12什吏:指軍尉、司馬、司空、輿尉、候奄及其副手。卒乘:步兵和車兵。13主:本。14範宣子:範匄。15為:雖。汰:同“汏”。驕。16刑:法。17百姓:百官。休和:安和。18《書》曰:引文出自《尚書·呂刑》。19“一人”三句:國君一人為善,萬民皆享其利,國家就可以長期安定。一人:本指天子。慶:善。兆民:極言民眾之多。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寧:安。永:長。20其《詩》曰:引文出自《詩·大雅·文王》。21“儀刑”二句:謂以文王為法度,乃能為萬國所信。孚:信。22刑善:效法賢能之人。善:能。23《詩》曰:引文出自《詩·小雅·北山》。24“大夫”二句:刺周厲王任役不均,使己獨勞。賢:勞。此處斷章取義,謂作者自誇賢能。25農力:努力。農:敦煌寫本(S暢133)作“展”。26讒慝(tè)黜遠:邪惡之人被廢黜疏遠。27君子:指在位者。稱:伐,誇耀。加:淩駕。28馮(pínɡ):憑,淩駕。29亂虐:昏亂暴虐。30爭善:爭自善。自以為善。

  楚子疾,告大夫曰:“不穀不德1,少主社稷。生十年而喪先君,未及習師保之教訓2,而應受多福3.是以不德,而亡師於鄢4,以辱社稷,為大夫憂5,其弘多矣6.若以大夫之靈7,獲保首領以歿於地8,唯是春秋窀穸之事所以從先君於禰廟者9,請為‘靈’若‘厲’10,大夫擇焉!”莫對11.及五命,乃許。

  秋,楚共王卒。子囊謀諡12.大夫曰:“君有命矣13.”子囊曰:“君命以共14,若之何毀之15?赫赫楚國,而君臨之,撫有蠻夷16,奄征南海17,以屬諸夏18,而知其過19,可不謂共乎?請諡之‘共’。”大夫從之。

  1不穀:君主自謙之辭。意為不善之人。2師、保:都是負責訓導太子的官。3應受多福:謂為君。應:通“膺”,受。應、受義同。4鄢:鄢陵。鄢陵之戰在成公十六年。5為:使。

  6弘多:甚多。7靈:福。8“獲保”句:謂得以善終。

  9“唯是”句:若是埋葬祭祀一類的事情。唯:若。春秋:指祭祀。窀穸(zhūnxì):墓穴。指埋葬。窀:厚,深。穸:同“夕”。《說文·口部》:“夕者,冥也。”冥,幽。窀穸猶言“幽深之地”。禰(nǐ)廟:父死,在宗廟立主,稱禰。諸侯五廟(父、祖、高祖、曾祖、始祖),父廟最後,故曰從先君於禰廟。10靈:《諡法》:“亂而不損曰靈。”若:或。厲:《諡法》:“殺戮無辜曰厲。”靈、厲都是惡諡。11莫對:無人答應。12子囊:公子貞。謀:議。13君有命矣:謂君命諡靈或厲。14君命以共:君命以“共”為諡。15毀:舍,棄。16撫有:有,占有。撫、有同義。17奄:盡。征:取。18屬:使歸附。19“而知”二句:《國語·魯語下》:“楚恭王能知其過而為‘恭’。”

  吳侵楚。養由基奔命1,子庚以師繼之2.養叔曰3:“吳乘我喪,謂我不能師也,必易我而不戒4.子為三覆以待我5,我請誘之。”子庚從之。戰於庸浦6,大敗吳師,獲公子黨。

  君子以吳為不吊7.《詩》曰8:“不吊昊天9,亂靡有定10.”

  1養由基:楚大夫,以善射著稱。奔命:接受命令赴敵。2子庚:公子午。3養叔:養由基。4易:輕。戒:備。

  5覆:伏兵。6庸浦:楚地,當在今安徽無為縣南。7不吊:不善。8《詩》曰:引文出自《詩·小雅·節南山》。9不吊昊天:即昊天不吊。謂上天不恤下民。10亂靡有定:禍亂沒有安定之時。靡:無。

  冬,城防1.書,事時也。於是將早城,臧武仲請俟畢農事2,禮也。

  1“城防”三句:《春秋》書“城防”,因為冬天築城,舉事得其時。2臧武仲:臧孫紇。

  鄭良霄、大宰石琺猶在楚1.石琺言於子囊曰:“先王卜征五年2,而歲(習)〔卜〕其祥。祥習則行3.不習4,則增修德而改卜。今楚實不競5,行人何罪?止鄭一卿6,以除其逼7,使睦而疾楚,以固於晉8,焉用之?使歸而廢其使9,怨其君以疾其大夫10,而相牽引也11,不猶愈乎12?”楚人歸之。

  1“鄭良霄”句:二人使於楚被執,事見十一年《傳》。

  2“先王”二句:先王以占卜決定征伐,五年之中,每年都要占卜吉凶。卜:原文誤作“習”,據《文選》李善注《東京賦》、《車駕幸京口侍遊蒜山作》引文改。祥:吉凶。3祥習則行:五年占卜皆吉,乃行征伐。4“不習”二句:如果不重複出現吉兆,則修其德行,另行占卜。5不競:謂不能修德自強。競:強。6止:拘留。一卿:指良霄。7除其逼:謂良霄不在,鄭大臣不互相逼迫。8固於晉:堅定事晉。9廢其使:廢其使命。10“怨其”句:謂良霄歸,將怨鄭君與其他大臣。以:與。11牽引:牽製。12愈:勝。

  經

  十有四年春1,王正月,季孫宿、叔老會晉士匄、齊人、宋人、衛人、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會吳於向2.

  二月乙未朔,日有食之3.

  夏四月,叔孫豹會晉荀偃、齊人、宋人、衛北宮括、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伐秦。

  己未4,衛侯出奔齊。

  莒人侵我東鄙5.

  秋,楚公子貞帥師伐吳。

  冬,季孫宿會晉士匄、宋華閱、衛孫林父、鄭公孫蠆、莒人、邾人於戚6.

  1十有四年:公元前559.2向:鄭地,在今河南尉氏縣西南。吳子在向,諸侯會之,故曰“會吳”。3日有食之:此為公曆公元前1月14日之日環食。4己未:二十七日。5報十二年季孫宿入鄆。6戚:孫林父食邑,在今河南濮陽市東北。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