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3節

  傳

  三年春,不郊而望1,皆非禮也。望,郊之屬也。不郊,亦無望可也。

  1“不郊”六句:不舉行郊祭,卻進行望祭,都不合於禮。因為郊祭從屬於望祭,如果不舉行郊祭,則望祭也不必進行。

  晉侯伐鄭,及郔1.鄭及晉平2,士會入盟3.

  1郔(yán):亦作“延”,即隱公元年之廩延,鄭地,在今河南鄭州市北。2平:和解。3士會:晉大夫。

  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於雒1,觀兵於周疆2.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3.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4.對曰:“在德不在鼎5.昔夏之方有德也6,遠方圖物7,貢金九牧8,鑄鼎象物9,百物而為之備10,使民知神奸11.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12.螭魅罔兩13,莫能逢之14.用能協於上下15,以承天休16.桀有昏德17,鼎遷於商,載祀六百18.商紂暴虐,鼎遷於周。德之休明19,雖小20,重也。其奸回昏亂21,雖大22,輕也。天祚明德23,有所厎止24.成王定鼎於郟鄏25,卜世三十26,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27.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1雒:洛水。洛水發源於陝西洛南縣塚嶺山,東流經河南鞏義市入黃河。2觀兵:陳兵炫耀武力。觀:示。疆:邊境。3定王:周定王:名瑜,周匡王弟。王孫滿:周大夫。勞:慰勞。

  4“楚子”句:楚王問鼎之大小、輕重,有逼周取天下之意。鼎:即九鼎。禹收九州之金,鑄九鼎。夏亡,鼎遷於商;商亡,複遷於周。九鼎為國家權力之象征。5“在德”句:謂鼎之大小、輕重,取決於君主之德,而不在鼎之本身。6“昔夏”句:指夏禹之世。7圖物:謂畫山川奇異之物而獻之。圖:畫。8貢金九牧:使九州長官貢金(青銅之類的金屬)。九牧:九州之長。9鑄鼎象物:仿照九州所畫之物,鑄之於鼎。10百物:眾物。11神奸:指山澤之精怪。即下文“螭魅罔兩”之屬。《周禮·秋官·壺涿氏》:“若欲殺其神。”鄭玄注:“神謂水神龍、罔象。”罔象即罔兩,為山川之精物。奸:惡物。12不逢:《爾雅》郭璞注引作“禁禦”,此《傳》蓋傳寫致誤。下文雲“莫能逢之”,杜注雲:“逢,遇也。”不若:不善。指不善之物。《爾雅·釋詁上》:“若,……善也。”13螭魅(chīmèi):傳說山林中害人的怪物。螭:同“魑”。罔兩(wǎnɡliǎnɡ):同“魍魎”。傳說山川中的精怪。

  14逢:遇。15“用能”句:因而能夠上下和睦。用:因。協:和。16天休:天賜福佑。休:蔭庇。17昏德:昏亂之行。18載祀:年歲。載、祀同義,都是“年”的意思。19德之休明:如果德行美好。之:若。表示假設。明:光明。20雖小,重也:鼎雖小,而重不可遷。21“其奸回”句:如果德行奸邪昏亂。其:若。表示假設。奸回:奸邪。奸、回義同。22雖大,輕也:鼎雖大,亦輕而可遷。23祚:福。此用作動詞。賜福。24有所厎(zhǐ)止:有一定之數。厎:止。25郟鄏(jiárǔ):周之雒邑,春秋時謂之王城。在今河南洛陽市。26“卜世”二句:周朝共曆三十六王,八百六十七年。27天命:古代統治者聲稱自己統治天下是受命於天。

  夏,楚人侵鄭,鄭即晉故也1.

  1即晉:親附晉國。即:就。

  宋文公即位三年1,殺母弟須及昭公子,武氏之謀也。使戴、桓之族攻武氏於司馬子伯之館2,盡逐武、穆之族。武、穆之族以曹師伐宋3.秋,宋師圍曹,報武氏之亂也。

  1“宋文公”三句:武氏奉司城須(文公母弟)及昭公子作亂被殺,在文公十八年《傳》。2“使戴”二句:文公逐武、穆之族亦在文公十八年《傳》。司馬子伯:華耦。官司馬,字子伯,當時已去世。3武、穆之族以曹師伐宋:當在去年或前年。

  冬,鄭穆公卒。

  初,鄭文公有賤妾曰燕姞1,夢天使與己蘭2,曰:“餘為伯潠3.餘,而祖也。以是為而子4.以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如是5.”既而文公見之,與之蘭而禦之6.辭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將不信7,敢征蘭乎?”公曰:“諾。”生穆公,名之曰蘭。

  文公報鄭子之妃8,曰陳媯9,生子華、子臧。子臧得罪而出10.誘子華而殺之南裏11,使盜殺子臧於陳、宋之間12.又娶於江13,生公子士。朝於楚,楚人鴆之14,及葉而死15.又娶於蘇16,生子瑕、子俞彌。俞彌早卒。泄駕惡瑕17,文公亦惡之,故不立也。公逐群公子,公子蘭奔晉18,從晉文公伐鄭。石癸曰19:“吾聞姬、姞耦20,其子孫必蕃21.姞22,吉人也,後稷之元妃也23.今公子蘭,姞甥也。天或啟之24,必將為君25,其後必蕃。先納之,可以亢寵26.”與孔將勦、侯宣多納之27,盟於大宮而立之28.以與晉平29.

  穆公有疾,曰:“蘭死,吾其死乎!吾所以生也。”刈蘭而卒30.

  1燕姞(jí):南燕之女,姞姓。2天使:天神。3伯潠(chóu):南燕之祖。4“以是”句:以此(蘭)給你做兒子。而:你的。5服媚:悅,喜愛。服、媚同義。《爾雅·釋詁上》:“悅、懌、愉、釋、賓、協,服也。”《說文》:“媚,說也。”6禦:接幸。7將:若,表示假設。8報:淫親屬之妻曰報。鄭子:子儀,文公之叔父。9陳媯(ɡuī):陳女,媯姓。10子臧出奔宋,鄭文公使盜殺之於陳、宋之間,事見僖公二十四年《傳》。11鄭殺太子華,見僖公十六年《傳》。南裏:鄭地,在今河南新鄭市南。12盜殺子臧,見僖公二十四年《傳》。13江:國名,嬴姓,在今河南正陽縣。14鴆(zhèn):以毒酒殺人。15葉:楚地,在今河南葉縣南三十裏。16蘇:此蘇蓋蘇忿生之食邑,即溫,在今河南溫縣西南。17泄駕惡瑕:泄駕憎惡公子瑕。泄駕與公子瑕二人皆為鄭大夫。18“公子蘭”二句:公子蘭從晉文公伐鄭在僖公三十年。19石癸:鄭大夫。20姬、姞耦:姬、姞二姓宜為配偶。21蕃:繁盛。22姞,吉人也:“姞”亦作“吉”,故雲。23姞姓之女為後稷妃,周因此興起。24啟:佑助。25必將:必,必定。必、將同義。26亢:極。27孔將勦、侯宣多:二人皆鄭大夫。28大(tài)宮:鄭祖廟。29鄭與晉盟,事見僖公三十年《傳》。30刈(yì):割。

  經

  四年春1,王正月,公及齊侯平莒及郯2.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3.

  秦伯稻卒。

  夏六月乙酉4,鄭公子歸生弑其君夷。

  赤狄侵齊5.

  秋,公如齊。

  公至自齊。

  冬,楚子伐鄭。

  1四年:公元前605年。2“公及”句:莒與郯相怨,魯、齊共調停之。平:和。莒(jǔ):國名,己姓,少昊之後,在今山東莒縣。郯(tán):國名,己姓,少昊之後,在今山東郯城縣西南二十裏。3向:本為國名,莒人取以為邑,在今山東莒縣南七十裏。4乙酉:二十六日。5赤狄:狄之別族,因衣服尚赤而得名,居地在今山西長治縣北、黎城縣西一帶。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