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
元年春2,王正月,公即位。
公子遂如齊逆女3.
三月,遂以夫人婦薑至自齊4.
夏,季孫行父如齊。
晉放其大夫胥甲父於衛5.
公會齊侯於平州6.
公子遂如齊。
六月,齊人取濟西田7.
秋,邾子來朝8.
楚子、鄭人侵陳,遂伐宋。晉趙盾帥師救陳。
宋公、陳侯、衛侯、曹伯會晉師於棐林9,伐鄭。
冬,晉趙穿帥師侵崇10.
晉人、宋人伐鄭。
1宣公:名俀,文公子,公元前608年—公元前591年在位。《諡法》:“善問周達曰宣。”2元年:公元前608年。3“公子遂”句:公子遂是魯卿,為魯君如齊迎娶夫人。4婦:宣公之母尚在,故稱“婦”而不單稱“夫人”。5放:放逐。6平州:齊地,在今山東萊蕪市西。7濟西田:魯地。8邾子來朝:宣公新立,故來朝。9棐(fěi)林:鄭地,在今河南新鄭縣東二十五裏。10崇:國名,在今陝西戶縣東。此處“崇”蓋為別封,其地未詳。《公羊傳》作“柳”。
傳
元年春,王正月,公子遂如齊逆女1,尊君命也。
1“公子遂”二句:此釋《春秋》稱“公子遂”之原因。諸侯之卿,出入稱姓氏,表示尊重君命。逆女:為宣公迎娶夫人。
三月,遂以夫人婦薑至自齊1,尊夫人也。
1“遂以”二句:《春秋》單書遂之名而不稱“公子”是表示對夫人的尊敬。
夏,季文子如齊1,納賂以請會2.
1季文子:季孫行父。2“納賂”句:宣公篡立,未列於諸侯之會,故納賄於齊而請會。
晉人討不用命者1,放胥甲父於衛,而立胥克2.先辛奔齊3.
1“晉人”二句:胥甲父即胥甲,晉下軍佐。文公十二年,晉與秦戰於河曲,胥甲不肯迫秦人於險。2胥克:胥甲父之子。3先辛:胥甲父之屬大夫。
會於平州1,以定公位。
1“會於”二句:魯君與齊侯會於平州,而定宣公之位。《傳》蒙經文省略主語。
東門襄仲如齊拜成1.
1拜成:拜謝得會齊侯。
六月,齊人取濟西之田1,為立公故,以賂齊也。
1“齊人”三句:魯以濟西之田賂齊,齊人不用師徒而得之,故稱“取”。
宋人之弑昭公也1,晉荀林父以諸侯之師伐宋2.宋及晉平3,宋文公受盟於晉。又會諸侯於扈4,將為魯討齊,皆取賂而還5.鄭穆公曰:“晉不足與也。”遂受盟於楚。陳共公之卒6,楚人不禮焉7.陳靈公受盟於晉。
秋,楚子侵陳,遂侵宋。晉趙盾帥師救陳、宋。會於棐林8,以伐鄭也。楚屍賈救鄭9,遇於北林10,囚晉解揚11.晉人乃還。
1“宋人”句:宋人弑昭公在文公十六年。2晉荀林父以諸侯伐宋在文公十七年。3平:和解。4會諸侯於扈:在文公十五年。5皆取賂而還:此句總上二事言之。文公十六年,晉會諸侯於扈,欲伐齊;文公十五年,晉會諸侯於扈,本欲為魯討齊,後來卻都受賄而中止其事,以見晉失諸侯之心,為下文晉伐鄭張本。6陳共公卒在文公十三年。7不禮:指不行吊喪、會葬之禮。
8“會於”句:宋公、陳侯、衛侯、曹伯會晉師於棐林。《傳》蒙經文省略與會之人。9屍(wěi)賈:楚大夫。孫叔敖之父。10北林:鄭地,在今河南新鄭市北。11解(xiè)揚:晉大夫。晉欲求成於秦1.趙穿曰:“我侵崇,秦急崇2,必救之。吾以求成焉。”冬,趙穿侵崇。秦弗與成。
1求成:求和。2急:要,看重。晉人伐鄭,以報北林之役。
於是晉侯侈1,趙宣子為政2,驟諫而不入3,故不競於楚4.
1於是:此時。2趙宣子:趙盾,晉正卿。3驟諫:屢次進諫。不入:不被采納。4競:強。
經
二年春1,王二月壬子2,宋華元帥師及鄭公子歸生帥師,戰於大棘3,宋師敗績4.獲宋華元5.
秦師伐晉。
夏,晉人、宋人、衛人、陳人侵鄭。
秋九月乙醜6,晉趙盾弑其君夷皋。
冬十月乙亥7,天王崩8.
1二年:公元前607年。2壬子:二月無壬子,日或月有誤。3大棘:宋地,在今河南睢縣南。4敗績:大敗。5獲:得大夫,生死皆曰獲。此為生擒。6乙醜:二十六日。7乙亥:七日。8天王:周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