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
三年春,莊叔會諸侯之師伐沈1,以其服於楚也。沈潰。凡民逃其上曰潰,在上曰逃2.
1莊叔:叔孫得臣,魯大夫。莊是諡號,叔是氏。2在上曰逃:君主出亡稱逃。
衛侯如陳,拜晉成也1.
1拜晉成:感謝陳侯促成晉與衛和解。參見二年《傳》。
夏四月乙亥1,王叔文公卒2.來赴,吊如同盟,禮也。
1四月乙亥:四月二十六日。《經》書五月,從告。2“王叔”四句:王叔文公即王子虎,為周卿士,曾與僖公同盟於踐土(僖公二十八年),又同盟於翟泉(二十九年)。周赴告於魯,魯以同盟諸侯禮吊之。赴:通“訃”。
秦伯伐晉,濟河焚舟1,取王官及郊2,晉人不出。遂自茅津濟3,封殽屍而還4.遂霸西戎5,用孟明也6.
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為君也7,舉人之周也8,與人之壹也9;孟明之臣也,其不解也10,能懼思也11;子桑之忠也12,其知人也,能舉善也。《詩》曰13:“於以采蘩14?於沼於沚15.於以用之16?公侯之事。”秦穆有焉。“夙夜匪解17,以事一人”,孟明有焉。“詒厥孫謀18,以燕翼子”,子桑有焉。
1濟河焚舟:表示必死的決心。2王官:晉地,在今山西聞喜縣西。郊:晉地。當在聞喜縣附近。3茅津:即今之茅津渡,在今山西平陸縣南黃河北岸。4封殽屍:僖公三十三年,晉擊秦師於殽,大敗之,至此秦取死者骸骨,聚而埋之。封:聚土為塚。5西戎:古代西北少數民族的總稱。《史記·秦本紀》:“三十七年,秦用由餘謀伐西戎,益國十二,開地千裏,遂霸西戎。”6孟明:孟明視,秦軍主帥,曾敗於殽,又敗於彭衙,秦穆公一如既往任用他。7是以:以是,因此。8舉:與,用。周:備。指不執一偏。9與:用。壹:專一,無二心。10解:同“懈”。11懼思:懼而自省。12子桑:即公孫枝,秦大夫。13《詩》曰:引文出自《詩·召南·采蘩》。14於以:於何,在何處。蘩:即白蒿,可食。15沼:水池。沚:水中小洲。16“於以”二句:謂沼沚之蘩極其微薄,猶可用於公侯之事。17“夙夜”二句:出自《詩·大雅·烝民》,為讚美仲山甫之辭。夙夜:早晚,朝夕。匪懈:不懈。一人:指天子。18“詒厥”二句:出自《詩·大雅·文王有聲》。讚美武王能以善謀遺子孫,以安成之。詒(yí):遺(wèi)。燕:安。翼:成,成就。
秋,雨螽於宋,隊而死也1.
1隊:同“墜”。
楚師圍江。晉先仆伐楚以救江1.
冬,晉以江故告於周。王叔桓公、晉陽處父伐楚以救江2,門於方城3,遇息公子朱而還4.
1先仆:晉大夫。2王叔桓公:周卿士,王叔文公之子。3門:攻打城門。方城:山名,在今河南葉縣南。此指方城山關口。4息公子朱:楚大夫,為伐江之主帥。
晉人懼其無禮於公也1,請改盟。公如晉,及晉侯盟。晉侯饗公,賦《菁菁者莪》2.莊叔以公降拜3,曰:“小國受命於大國,敢不慎儀4?君貺之以大禮5,何樂如之?抑小國之樂6,大國之惠也。”晉侯降,辭7.登,成拜8.公賦《嘉樂》9.
1“晉人”二句:上年晉使陽處父與魯公盟,是對魯君的侮辱,今請改盟。2《菁菁者莪》:《詩·小雅》篇名。晉侯賦此詩,取“既見君子,樂且有儀”之意。3莊叔:叔孫得臣,時為相(助行禮者)。以:使。降拜:降階而拜。4敢不慎儀:豈敢不謹慎對待禮儀?5貺(kuànɡ)之以大禮:賜魯君以饗宴之禮。貺:賜。6抑:語助詞,無義。7降、辭:降階辭讓,不使魯君拜。8登,成拜:二君皆升階至堂上,然後成拜禮。9《嘉樂》:《詩·大雅》篇名。魯公賦此詩,取“顯顯令德,宜民宜人,受祿於天”之意。
經
四年春1,公至自晉。
夏,逆婦薑於齊2.
狄侵齊。
秋,楚人滅江3.
晉侯伐秦。
衛侯使寧俞來聘。
冬十有一月壬寅4,夫人風氏薨5.
1四年:公元前623年。2“逆婦”句:魯國到齊國去迎娶夫人薑氏。文公之母尚在,故稱婦。3江:國名,姬姓,在今河南息縣西南。4壬寅:十月朔日。《經》在十一月,疑誤。5風氏:成風,僖公母。成風非嫡夫人,然母以子貴,喪葬之禮同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