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
二十九年春,[介]葛盧來朝1,舍於昌衍之上2.公在會3,饋之芻、米4,禮也5.
1介:原本無此字,據阮元《校勘記》、楊伯峻說及敦煌寫本(P暢2509)補。2昌衍:即昌平山,在今山東曲阜市東南五十裏。3公在會:魯公會諸侯圍許。4芻、米:泛指饔餼。據《周禮·秋官·掌客》,行聘禮之後,主人致饔餼,包括牲牢、醯醢、米禾、芻薪等,以供賓客食用。芻:草料。5禮也:此時魯君不在,而魯待客之禮不缺,故《春秋》特筆書之,讚其合禮。
夏,公會王子虎、晉狐偃、宋公孫固、齊國歸父、陳轅濤塗、秦小子憖1,盟於翟泉,尋踐土之盟2,且謀伐鄭也。卿不書3,罪之也。在禮4,卿不會公、侯,會伯、子、男可也。
1《經》書蔡人,而《傳》無姓名,因其人地位低微。2尋:重申。踐土之盟:在上年。踐土為鄭地,在今河南原陽縣西南。3“卿不”二句:卿本應書名,此處不書,是責其違禮。4“在禮”三句:依據周禮,列國之卿,相當於小國諸侯。列國盟王子虎(周卿士),諸國之卿盟魯君(公爵),皆不合於禮。
秋,大雨雹,為災也1.
1為災也:因為災而書。
冬,介葛盧來,以未見公,故複來朝。禮之,加燕好1.
1加燕好:指宴享及贈禮盛於常禮。燕:通“宴”。好:好貨。宴享時所贈禮品。
介葛盧聞牛鳴,曰:“是生三犧1,皆用之矣2,其音雲3.”問之而信4.
1三犧:即三牲。指牛、羊、豬。2用:殺之以供膳食。3雲:然,如此。4信:符合實情。
經
三十年春1,王正月。
夏,狄侵齊。
秋,衛殺其大夫元咺及公子瑕2.
衛侯鄭歸於衛。
晉人、秦人圍鄭。
介人侵蕭3.
冬,天王使宰周公來聘4.
公子遂如京師5,遂如晉。
1三十年:公元前630年。2“衛殺”句:元咺與衛侯訟,又立公子瑕,見僖公二十八年《傳》。公子瑕為君已一年有餘,因未會諸侯,故不稱其爵。3蕭:附庸國名,子姓,在今安徽蕭縣。4宰周公:名閱,周公兼任天子之塚宰,故稱“宰周公”。5如京師:報宰周公之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