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4節

  傳

  十四年春,諸侯城緣陵而遷杞焉1.不書其人2,有闕也。

  1杞:國名,姒姓,在今河南杞縣。2“不書”二句:這是作者解釋《春秋》書法的話。諸侯城緣陵,事未完密,為惠不終,故經文略稱“諸侯”。

  鄫季姬來寧1,公怒(止)之以鄫子之不朝也2,夏,遇於防3,而使來朝。

  1寧:歸寧,已婚女子回家省親。2怒:責。《廣雅·釋詁下》:“怒……,責也。”止:據阮元《校勘記》及敦煌寫本(P暢2562)刪。3遇:會。季姬會鄫子於防。

  秋八月辛卯,沙鹿崩。晉卜偃曰1:“期年將有大咎2,幾亡國3.”

  1卜偃:郭偃。晉大夫,掌占卜。2期(jī)年:周年。咎:災禍。3幾(jī):幾乎。

  冬,秦饑,使乞糴於晉,晉人弗與。慶鄭曰1:“背施2,無親;幸災,不仁;貪愛3,不祥;怒鄰,不義。四德皆失,何以守國?”虢射曰4:“皮之不存5,毛將安傅?”慶鄭曰:“棄信、背鄰,患孰恤之?無信,患作;失援,必斃。是則然矣6.”虢射曰:“無損於怨7,而厚於寇,不如勿與。”慶鄭曰:“背施、幸災,民所棄也。近猶讎之8,況怨敵乎9?”弗聽。退曰:“君其悔是哉10!”

  1慶鄭:鄭大夫。2“背施”二句:背棄對自己有恩的人,則無親近之人。3貪愛:吝嗇。4虢射:晉大夫,惠公之舅。

  5“皮之”二句:比喻根本既失,其餘細微末節無補於事。謂晉前已背約不予秦城,即使輸粟於秦也無益。將:尚。6則:即。7“無損”二句:言予秦粟不足以解怨,反而增強敵國的力量。厚:強。8近:親近之人。讎:同“仇”。9怨敵:指秦國。

  10其:必。

  經

  十有五年春1,王正月,公如齊。

  楚人伐徐2.

  三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盟於牡丘3,遂次於匡4.公孫敖帥師及諸侯之大夫救徐5.

  夏五月,日有食之。

  秋七月,齊師、曹師伐厲6.

  八月,螽7.

  九月,公至自會。

  季姬歸於鄫8.

  己卯晦9,震夷伯之廟10.

  冬,宋人伐曹。

  楚人敗徐於婁林11.

  十有一月壬戌12,晉侯及秦伯戰於韓13.獲晉侯。

  1十有五年:公元前645年。2徐:國名,嬴姓,在今安徽泗縣西北。3牡丘:地名,在今山東聊城市東北七裏。4匡:衛地,在今河南睢縣西三十裏。5公孫敖:慶父之子。諸侯:即上文所列諸國。諸侯既盟,各遣大夫率軍救徐,故不複列國名。6厲:國名,在今河南鹿邑縣東。7螽(zhōnɡ):指飛蝗。此年飛蝗成災,故《春秋》書之。8“季姬”句:季姬本為魯女,鄫夫人,上年回國省親,魯國責鄫子不朝而將她扣留,並使之召鄫子來朝,《春秋》書“歸”,意為重新出嫁。鄫(cénɡ):國名,姒姓,在今山東棗莊市東。9己卯:九月三十日。10震:雷擊。夷伯:展氏之祖,夷是諡號,伯是字。11婁林:徐地,在今安徽泗縣東北。12壬戌:十四日。13韓:晉地,在今陝西韓城市西南。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