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
三年春,不雨。夏六月,雨。自十月不雨至於五月1,不曰旱,不為災也。
1“自十月”三句:謂自僖公二年十月至三年五月,一直沒有下雨。周之六月,當夏之四月,前此不雨,對莊稼播種影響不大,故不為災。
秋,會於陽穀1,謀伐楚也2.
1“會於”句:齊侯、宋公、江人、黃人會於陽穀。《傳》蒙經文省略主語。2謀伐楚:因上年楚侵鄭之故。
齊侯為陽穀之會來尋盟1.冬,公子友如齊蒞盟2.
1尋盟:重申前盟或舊約。陽穀之會,魯公未往,齊侯派人來告知相關內容,希望得到魯國的承認。尋:溫,重申。2公子友:季友,僖公之叔父。
楚人伐鄭,鄭伯欲成1.孔叔不可2,曰:“齊方勤我3,棄德不祥4.”
1鄭伯:鄭文公。成:媾和。2孔叔:鄭大夫。3勤:勞。指為鄭事奔忙。4不祥:不善。
齊侯與蔡姬乘舟於囿1,蕩公2.公懼,變色。禁之,不可。公怒,歸之,未(絕之)[之絕]也3.蔡人嫁之4.
1蔡姬:齊桓公夫人,蔡穆侯之妹。囿:苑。古代養禽獸的園林,園中有池,故可行舟。2蕩:搖,指使船搖晃。3未之絕:原文作“未絕之”,據阮元《校勘記》、楊伯峻說改。4此條本與下年傳文相接,為後人所割裂。
經
四年春1,王正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侵蔡。蔡潰2,遂伐楚,次於陘3.
夏,許男新臣卒4.
楚屈完來盟於師5,盟於召陵6.
齊人執陳轅濤塗7.
秋,及江人、黃人伐陳8.
八月,公至自伐楚9.
葬許穆公。
冬十有二月,公孫茲帥師會齊人、宋人、衛人、鄭人、許人、曹人侵陳10.
1四年:公元前656年。2蔡:國名,姬姓,在今河南汝南、上蔡縣一帶。潰:崩潰,瓦解。民逃其上曰潰。3陘(xínɡ):楚地,在今河南偃城縣東。4“許男”句:據經文,知許男卒於師。5屈完:楚大夫。6召(shào)陵:地名,在今河南偃城縣東。7轅濤塗:陳大夫。8“及江人”句:主語應為齊人,蒙上文而省。9“公至”句:告於廟,故《春秋》載其事。
10公孫茲:叔孫戴伯。叔牙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