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
十年春,曹桓公卒。
虢仲譖其大夫詹父於王1.詹父有辭2,以王師伐虢。夏,虢公出奔虞3.
1虢仲:虢公林父,王卿士。譖(zèn):讒毀。詹父:虢仲屬下的大夫。2有辭:有理,在理。3虞:國名,姬姓,僖公五年為晉所滅。其地在今山西平陸縣。
秋,秦人納芮伯萬於芮1.
1“秦人”句:芮伯於桓公四年為秦所執。
初,虞叔有玉1,虞公求旃2.弗獻。既而悔之,曰:“周諺有之3:‘匹夫無罪4,懷璧其罪。’吾焉用此5,其以賈害也6?”乃獻[之]7.又求其寶劍。叔曰:“是無厭也8.無厭,將及我9.”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10.
1虞叔:虞公之弟。2旃:之。3諺:俗語。4“匹夫”二句:謂他人圖謀其璧,將害之。匹夫:庶民,平民。其:為,是。5焉:何。6其:而。賈(ɡǔ)害:取禍。賈:求。也: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語氣。7之:據阮元《校勘記》補。
8厭:滿足。9及我:禍及於我。10共(ɡōnɡ)池:地名,當在今山西平陸縣。
冬,齊、衛、鄭來戰於郎1,我有辭也。
初,北戎病齊2,諸侯救之,鄭公子忽有功焉。齊人餼諸侯3,使魯次之4.魯以周班後鄭5.鄭人怒,請師於齊。齊人以衛師助之,故不稱侵伐。先書齊、衛6,王爵也。
1“齊、衛”二句:謂《春秋》書齊、衛、鄭“來戰”而不言侵伐,表明魯國在理。郎:魯地,在魯都曲阜附近。2北戎病齊:桓公六年《傳》雲:“北戎伐齊。”病齊:為齊患。3餼(xì):生食。指供給牛羊穀物等。4次:排列先後順序。5周班:指周室封爵之次第。6“先書”二句:三國伐魯,鄭主兵,而《春秋》仍按王爵先書齊、衛而後鄭,與魯以周班後鄭有異曲同工之妙。王爵:義同“周班”。
經
十有一年春正月1,齊人、衛人、鄭人盟於惡曹2.
夏五月癸未3,鄭伯寤生卒。
秋七月,葬鄭莊公。
九月,宋人執鄭祭仲4.突歸於鄭5.鄭忽出奔衛6.
柔會宋公、陳侯、蔡叔,盟於折7.
公會宋公於夫鍾8.
冬十有二月,公會宋公於闞9.
1十有一年:公元前701年。有:同“又”。用在整數和零數之間。2惡曹:地名,未詳何處。3癸未:七日。4祭仲:即祭足,鄭大夫。5突:鄭厲公。6忽:鄭昭公。7柔:魯大夫未賜族者。蔡叔:蔡大夫,名叔。折:地名,未詳何處。8夫鍾:郕邑,在今山東寧陽縣北。9闞(kàn):魯地,在今山東汶上縣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