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霓掩天光,哲後起康濟。(1)應運生夔、龍,開元掃氛翳。(2)太微廓金鏡,(3)端拱清遐裔。(4)輕塵集嵩嶽,(5)虛點盛明意。謬揮紫泥詔,(6)獻納青雲際。(7)讒惑英主心,恩疏佞臣計。徬徨庭闕下,歎息光陰逝。未作仲宣詩,(8)先流賈生涕。(9)掛帆秋江上,不為雲羅製。(10)山海向東傾,百川無盡勢,我於鴟夷子,(11)相去千餘歲。運闊英達稀,同風遙執袂。登艫望遠水,(12)忽見滄浪枻。(13)高士何處來,虛舟渺安係。(14)衣貌本淳古,文章多佳麗。延引故鄉人,風義未淪替。顧侯達語默,權子識通蔽。(15)曾是無心雲,俱為此留滯。(16)雙萍易飄轉,(17)獨鶴思淩厲。(18)明晨去瀟湘,(19)共謁蒼梧帝。(20)(1)楊齊賢曰:虹霓,指太平公主輩。哲後,指玄宗。《晉書》:虹霓,日旁氣也,鬥之亂精。《漢書》:夫日者,眾陽之宗,天光之貴。潘尼《釋奠頌》:“於穆伊何,思文哲後。”《書·蔡仲之命》:“康濟小民。”
(2)開元,玄宗即位所改年號。
(3)《晉書·天文誌》:太微,天子庭也,五帝之座也。《尚書考靈曜》:秦失金鏡。注曰:金鏡,喻明道也。
(4)端拱,謂端居拱手,猶垂拱無為之義。《晉書·阮孚傳》:正應端拱嘯詠以樂當年耳。遐裔,遠方也。張華《鷦鷯賦》:“鶤雞竄於幽險,孔翠生乎遐裔。”
(5)《隋書》:“涓流赴海,誠心屢竭;輕塵集嶽,功力蓋微。”裴駰《史記集解序》:“譬嘒星之繼朝陽,輕塵之集華嶽。”
(6)紫泥,古人用之以封詔書,詳七卷注。
(7)班固《兩都賦序》:“朝夕論思,日月獻納。”
(8)仲宣,王粲字也,作《七哀》詩:“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長安。”
(9)《漢書》:賈誼上疏陳政事曰:“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
(10)江淹詩:“曠哉宇宙間,雲羅更四陳。”
(11)《史記》:範蠡事越王勾踐,勾踐以霸,而範蠡稱上將軍,以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乃浮海出齊,變姓名,自謂鴟夷子皮,耕於海畔。
(12)鮑照詩:“登艫眺淮甸。”李善注:“李斐曰:艫,船前頭刺棹處也。”
(13)謝朓詩:“早玩華池陰,複鼓滄浪枻。”《廣韻》:“枻,楫也。”滄浪枻,用《楚辭》漁父事,詳六卷注。
(14)謝靈運詩:“虛舟有超越。”李周翰注:“輕舟而進曰虛舟。”
(15)楊齊賢曰:通蔽,通塞也。
(16)《漢書》太史公留滯周南。
(17)雙萍,喻權、顧二侯。
(18)獨鶴,喻高山人。班固《覽海賦》:“遵霓霧之掩蕩,登雲塗以淩厲。”《博雅》:“淩,馳也。”《廣韻》:“淩,曆也。”《漢書·息夫躬傳》:“鷹隼橫厲。”顏師古注:“厲,疾飛也。淩厲,猶橫厲也。”
(19)《方輿勝覽》:湘水自陽海發源,至零陵與瀟水會,一水合流謂之瀟湘。
(20)吳均詩:“欲謁蒼梧帝,過問沅湘姬。”蒼梧帝,謂虞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