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書》長安縣南五十裏太和穀有太和宮,武德八年置,貞觀十年廢。二十一年複置,曰翠微宮。籠山為苑,元和中以為翠微寺。《元和郡縣誌》:太和宮,在長安縣南五十五裏終南山太和穀,武德八年造,貞觀十年廢。二十一年以時熟,公卿重請修築,於是使將作大匠閻立德繕理焉,改為翠微宮,今廢為寺。《雍錄》:翠微宮,武德八年改名太和,在終南山上。貞觀二十一年改翠微宮,寢名含風殿。蘇文忠詩曰“植立含風廣殿”,用此也。太宗於此宮上仙。楊大年《談苑》曰:宮在驪山絕頂,太宗嚐避暑於此。後改為寺,寺亦廢。《法苑珠林》:今上皇帝恭膺寶位,慶祚惟新,思罔極於先皇,濡惠津於群品。鼎湖之駕,邈矣不追。長陵之魂,悠然滋永。聿興淨業,標樹福田。先帝所幸之宮,翠微、玉華,並舍為寺,供施殷厚,緣設雕華。據此所稱今上皇帝,是指高宗而言。則《唐書》所雲元和中為翠微寺者,非矣。又諸書皆雲在終南山,而《談苑》雲在驪山者,又非矣。太白詩題亦其一證。金沙泉,湮沒無可考。河伯見海若,做然誇秋水。(1)小物昧遠圖,寧知通方士。(2)多君紫霄意,獨往蒼山裏。地古寒雲深,岩高長風起。初登翠微嶺,(3)複憩金沙泉。踐苔朝霜滑,弄波夕月圓。飲彼石下流。結蘿宿溪煙。鼎湖夢淥水,龍駕空茫然。(4)早行子午關,(5)卻登山路遠。拂琴聽霜猿,滅燭乃星飯。人煙無明異,鳥道絕往返。攀崖倒青夭,下視白日晚。既過石門隱,還唱石潭歌。涉雪搴紫芳,(6)濯纓想清波。此人不可見,此地君自過。為餘謝風泉,其如幽意何。
(1)《莊子》:“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涯之間,不辨牛馬。於是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已。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麵而視,不見水端。於是河伯始旋其麵目,望洋向若而歎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吾非至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今爾出於涯涘,觀於大海,乃知爾醜。’”陸德明注:若,海神也。
(2)《漢書》:通方之士,不可以文亂。顏師古注:方,道也。
(3)《舊唐書·太宗紀》:貞觀二十三年四月己亥,幸翠微宮。五月己已,上崩於含風殿。
(4)鼎湖龍駕,黃帝升天事,見三卷注。以喻太宗上仙也。
(5)《唐書·地理誌》,長安縣南有子午關。《漢書》:王莽以帝後有子孫瑞,通子午道。子午道,從杜陵直絕南山,徑漢中。顏師古注:子,北方也。午,南方也。言通南北道相當,故謂之子午耳。今京城直南山有穀,通梁漢道,名子午穀。又宜州西界、慶州東界有山,名子午嶺,計南北直相當。此則北山是子,南山是午,共為子午道。《元和郡縣誌》:子午關,在長安縣南一百裏。王莽通子午道,因置此關也。《一統誌》:子午穀,在西安府城南一百五裏。子午關,在子午穀中,漢平帝時置關。
(6)《廣雅》:“搴,取也。”《史記注》:“臣瓚曰:拔取曰搴。”江淹詩:“終覿紫芳心。”李善注:“紫芳,紫芝也。”
贈李十二
崔宗之涼秋八九月,白露空園亭。耿耿意不暢,梢梢風葉聲。思見雄俊士,共話今古情。李侯忽來儀,(2)把袂苦不早。清論既抵掌,(3)玄談又絕倒。(4)分明楚、漢事,曆曆王霸道。擔囊無俗物,(5)訪古千裏餘。袖有匕首劍,(6)懷中茂陵書。(7)雙眸光照人,(8)詞賦淩《子虛》。(9)酌酒弦素琴,霜氣正凝潔。平生心事中,今日為君說。我家有別業,寄在嵩之陽。明月出高岑,清溪澄素光。雲散窗戶靜,風吹鬆桂香。子若同斯遊,千載不相忘。
(1)《舊唐書》:尚書省有左司郎中一員,從五品上。崔宗之事跡,見十卷注。
(2)崔少府女詩:“哲人忽來儀。”
(3)《戰國策》: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抵掌而談。
(4)《世說注》:《衛玠別傳》曰:王平子高氣不群,邁世獨傲,每聞玠之語議,至於理會之間,要妙之際,輒絕倒於地。前後三聞,為之三倒。時人遂曰:“衛君談道,平子三倒。”
(5)《戰國策》:贏滕履蹺,負書擔囊。
(6)《史記·索隱》:匕首,匕音比。劉氏雲:“短劍也。”《鹽鐵論》以為長尺八寸,其頭類匕,故曰匕首。
(7)《史記》:司馬相如家居茂陵,口吃而善著書。《茂陵書》蓋用此事。
(8)魏穎《太白集序》稱其眸子炯然,哆如餓虎,少任俠,手刃數人。
(9)《西京雜記》:“司馬相如為《上林》、《子虛賦》,意思蕭散,不複與外事相關。控引天地,錯綜古今,忽然如睡,煥然而興,幾百日而後成。”
酬崔五郎中
朔雲橫高天,(1)萬裏起秋色。壯士心飛揚,(2)落日空歎息。長嘯出原野,(3)凜然寒風生。幸遭聖明時,功業猶未成。(4)奈何懷良圖,鬱悒獨愁坐。(5)杖策尋英豪,(6)立談乃知我。(7)崔公生民秀,緬邈青雲姿。(8)製作參造化,(9)托諷含神祇。海嶽尚可傾,吐諾終不移。是時霜飆寒,逸興臨華池。(10)起舞拂長劍,四坐皆揚眉。因得窮歡情,贈我以新詩。又結汗漫期,九核遠相待。(11)舉身憩蓬壺,(12)濯足弄滄海。從此淩倒景,(13)一去無時還。朝遊明光宮,(14)暮人閶闔關。(15)但得長把袂,何必嵩丘山。
(1)顏延年《赭白馬賦》:“望朔雲而蹀足。”
(2)《楚辭》:“乙飛揚兮浩蕩。”
(3)《淮南子》:“周視原野。”原野,謂平原曠野之地也。
(4)劉琨詩:“功業猶未建,夕陽忽西流。”
(5)《楚辭》:“曾歔欷子鬱悒兮。”王逸注:“鬱悒,憂也。”
(6)《後漢書》:“鄧禹即杖策北渡。”
(7)揚雄《解嘲》:“或立談而封侯。”
(8)顏延年詩:“仲容青雲器,實稟生民秀。”李善注:“青雲,言高遠也。”
(9)《後漢書》:崔瑗之稱平子曰:“數術窮天地,製作侔造化。”
(10)《楚辭》:“蛙黽遊乎華池。”
(11)《淮南子》:若士曰:“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駐。”詳見十四卷注。
(12)蓬壺,蓬萊也。詳見《明堂賦》注。
(13)倒景,見二卷古詩第二十首注。
(14)王褒《九懷》:“朝發兮蔥嶺,夕至兮明光。”王逸注:“暮宿東極之丹巒也。”又《遠遊》注雲:“丹丘晝夜常明。”《九懷》雲:“夕宿乎明光。明光,則丹丘也。”阮籍詩:“朝起瀛洲野,日夕宿明光。”
(15)《淮南子·俶真訓》:“排閶闔,淪天門。”高誘注:“閶闔,始升天之門也。”又《地形訓》:“西方曰西極之山,曰閶闔之門。”高誘注:“閶,大也。闔,閉也。大聚萬物而閉之,故曰閶闔之門。”
以詩代書答元丹丘
青鳥海上來,(1)今朝發何處。口銜雲錦字,(2)與我忽飛去。鳥去淩紫煙,(3)書留綺窗前。(4)開緘方一笑,乃是故人傳。故人深相勳,(5)憶我勞心曲。(6)離居在鹹陽,(7)三見秦草綠。置書雙袂間,引領不暫閑。長望杳難見,浮雲橫遠山。
(1)《玉佩金璫經》:“元始天王與大帝乘碧霞流飆輦,上登九玄之崖。有青鳥來翔,口銜紫書,集於玉軒。”
(2)《漢武帝內傳》:“盛以雲錦之囊。”
(3)李善《文選注》:古《白鴻頌》曰:“茲亦耿介,矯翮紫煙。”
(4)《古詩》:“交疏結綺窗。”李善注:“《說文》曰:綺,文繒也。此刻鏤象之。”《蜀都賦》:“列綺窗而瞰江。”呂向注:“綺窗,雕畫若綺也。”陸機詩:“邃宇列綺窗,蘭室接羅幕。”張銑注:“綺窗,窗為錦綺之文也。”
(5)《說文》:“勖,勉也。”
(6)《詩·國風》:“亂我心曲。”《韻會》:“懷抱曰心曲。”
(7)《楚辭》:“折疏麻兮瑤華,將以遺兮離居。”
金門答蘇秀才
揚雄《解嘲》:“曆金門,上玉堂。”應劭注:“金門,金馬門也。”君還石門日,朱火始改木。(1)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折芳愧遙憶,(2)永路當自勳。(3)遠見故人心,平生以此足。巨海納百川,(4)麟閣多才賢。(5)獻書入金闕,(6)酌醴奉瓊筵。(7)屢忝白雲唱,(8)恭聞《黃竹篇》。(9)恩光照拙薄,(10)雲漢希騰遷。(11)銘鼎儻雲遂,(12)扁舟方渺然。(13)我留在金門,君去臥丹壑。(14)未果三山期,(15)遙欣一丘樂。(16)玄珠寄罔象,(17)赤水非寥廓。(18)願狎東海鷗,(19)共營西山藥。(20)棲岩君寂滅,處世餘龍蠖。(21)良辰不同賞,永日應閑居。鳥吟簷間樹,花落窗下書。緣溪見綠篠,(22)隔岫窺紅蕖。(23)采薇行笑歌,(24)眷我情何已。月出石鏡間,鬆鳴風琴裏。(25)得心自虛妙,外物空頹靡。(27)身世如兩忘,從君老煙水。
(1)張華詩:“朱火青無光。”張協詩:“鑽燧忽改木。”呂向注:“改木,謂改其鑽火之本也。”
(2)《楚辭》:“折芳馨兮遺所思。”
(3)陸雲詩:“永路隔萬裏。”
(4)謝靈運詩:“百川赴巨海。”
(5)《三輔黃圖》:《漢宮殿疏》:雲:麒麟閣,蕭何造,以藏秘書、處賢才也。“巨海”二句是正喻對寫句法,言麟閣之廣集才賢,猶巨海之受納百川,甚言其多也。
(6)金闕,天子之門闕,猶金門也。
(7)謝朓詩:“複酌瓊延醴。”張銑注:“瓊筵,天子宴群臣之席。言瓊者,珍美言之。醴,酒也。”
(8)“白雲唱”,即“白雲在天,山陵自出”一篇。西王母與穆天子相唱和者,詳見《大獵賦》注。
(9)《穆天子傳》:日中大寒,北風雨雪,有凍人,天子作詩三章以哀民,曰:“我徂黃竹,□員閟寒,帝收九行。嗟我公侯,百辟塚卿,皇我萬民,旦夕勿忘。”“我徂黃竹,□員閟寒,帝收九行。嗟我公侯,百辟塚卿,皇我萬民,旦夕無窮。”“有皎者鴼,翩翩其飛。嗟我公侯,□勿則遷,居樂甚寡,不如遷土,禮樂其民。”天子曰:“餘一人則淫,不皇萬民,□登。”
乃宿於黃竹。
(10)江淹詩:“宵人重恩光。”
(11)雲漢,天河也。“雲漢希騰遷”,猶致身青雲之上意也。
(12)《禮記》:夫鼎有銘。銘者,自名也。自名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後世者也。
(13)楊齊賢曰:扁舟,言功成名遂身退,如範蠡乘扁舟泛五湖也。
(14)鮑照詩:“妍容逐丹壑。”
(15)《史記》: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神仙居之。
(16)《漢書敘傳》:漁釣於一壑,則萬物不奸其誌;棲遲於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
(17)《莊子》:黃帝遊乎赤水之北,遺其玄珠,乃使象罔,象罔得之。詳見《大獵賦》注。李杖《述誌賦》:“寄玄珠於罔象。”
(18)李善《文選注》:“廖廓,高遠也。”
(19)《列子》:海上之人有好鷗鳥,每旦之海上,從鷗鳥遊,鷗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
(20)魏文帝詩:“西山一何高,高高殊無極。上有兩仙童,不飲亦不食。與我一丸藥,光耀有五色。”沈約詩:“若蒙西山藥,頹齡倘能度。”
(21)《周易》:“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22)《說文》:“篠,小竹也。”謝靈運詩:“綠篠媚清漣。”
(23)《廣韻》:“山有穴曰岫。”紅蕖,荷華也。
(24)《詩·國風》:“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朱傳》曰:“薇似蕨而差大,有芒而味苦。”《韻會》:《說文》:“薇,似藿,菜之微者也。”徐鉉曰:“一雲似萍。”陸璣曰:“山菜也,莖葉皆似小豆,蔓生,味如小豆藿,可作羹。”項氏曰:“今之野豌豆苗也,蜀謂之巢菜。”
(25)方弘靜曰:“月出石鏡間,鬆鳴風琴裏”,言月出石若鏡,風入鬆若琴也。琦謂“石鏡”、“風琴”,蓋是蘇秀才山中之地名耳。若如方氏所解,恐大家未必有此句法。
(26)頹靡,頹壞靡散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