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77、暮歸

  霜黃碧梧白鶴棲,城上擊拆複鳥啼[一]。客子入門月皎皎,誰家搗練風淒淒[二]。南渡桂水闕舟楫,北歸秦川多鼓鼙[三]。年過半百不稱意,明日看雲還杖藜[四]。

  七六八年暮秋杜甫由江陵寓居公安時作。

  [一]二句寫暮。霜黃碧梧,猶言“霜凋碧樹”,黃字用作動詞。梧葉本碧,為霜所黃。申涵光日:黃碧白三字,看他安插頓挫之妙。李空同(李夢陽,明代“前七子”的首領)雲:野寺霜黃鎖碧梧’,此偷用杜句,黃碧之中,隔一鎖字,而文義卻難通矣。擊拆,即打更。拆是打更用的木梆。

  [二]二句寫歸。客子,杜甫自謂。練,白絹。皎皎淒淒,寫秋月秋風,景中合情,已起下思歸意。

  [三]二句抒情。桂水在湖南郴縣。闕,同缺。鼓鼙,指戰爭。《通鑒》卷二百二十四:“大曆三年(七六八)八月,吐蕃十萬眾寇靈武,尚讚摩二萬眾寇邠州,京師戎嚴。”故曰“多鼓鼙”。

  秦川,注見《樂遊園歌》。

  [四]杜甫是年五十七歲。不稱意,猶不如意。南渡不可,北歸不能,萬方多難,一籌莫展,皆不稱意事。範廷謀《杜詩宜解》:“瞻雲望故鄉,人情最屬無聊,公因暮,想到明日,又就明日。想其景況還是杖藜,還是看雲,到底無稱意事,無北歸時。一‘還’字,有無限惆悵,無限曲折。”

  朱瀚《杜詩解意》:“玩‘還’字,則知此日亦是杖藜看雲歸也。”——這是一首拗體七律。乍讀似聱牙詰屈,其實仍聲調和諧。所以盧世淮說“讀去如《竹枝》、《樂府》”。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