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66、又呈吳郎

  堂前撲棗任西鄰[一],無食無兒一婦人[二]。不為困窮寧有此[三]?隻緣恐懼轉須親[四]!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五]!已訴征求貧到骨,正思戌馬淚沾巾[六]。

  七六七年夏杜甫原住在瀼西草堂,那時有鄰家寡婦常到他堂前來撲棗。這年秋天,杜甫搬家到“東屯”去,將草堂讓給他的一個親戚姓吳的住。這姓吳的一來便插上籬笆,防止打棗,寡婦來向杜甫訴苦,杜甫因此寫了這首詩給姓吳的,是一封“詩的書劄”。杜甫曾說過:“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便是他的具體表現。

  [一]任,是放任,毫不加幹涉的意思。

  [二]這一句包含四層可憐的意思,無食無兒,又是一個無夫的寡婦。

  [三]此,指撲棗之事。不是窮得無可奈何,又何至打人家的棗呢?這句為寡婦開脫。

  [四]我雖不加幹涉,她還是不免害怕,因為她心裏總覺得是在竊取別人的東西。但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就更應當表示親切。恐懼二字,體貼深至。以上四句,杜甫自述以前對寡婦的態度,意在啟發吳郎。

  [五]遠客,遠方作客的人,指吳郎。(杜甫也常自稱遠客。)這兩句是說,婦人一見你插籬馬上就提防或疑心你拒絕她打棗,雖未免多心過慮;但你一住下便插上籬笆,卻也很象是真的拒絕她呢。言外便見得你這位遠客大有不體貼處,難怪她疑心你。為了顧全吳郎的麵子,使他容易接受意見,不正麵戳穿吳郎的意圖,卻反而說婦人多心,這話是說的十分委婉,也是煞費苦心的[六]征求,就是誅求,剝削。貧到骨,即所謂“窮愁但有骨”,“三年奔走空皮骨”,杜甫自己原來也窮到這般田地。民貧由於征求,征求由於戎馬(戰爭),這是病根所在,杜甫並沒有說錯,但他卻無法解決,所以隻有流淚。用意亦在感化吳郎,叫他不要太小氣,見得天下窮苦的人正多著呢,現在碰著這樣一個無食無兒的寡婦,為啥要吝借幾顆棗子不救他一命呢!這些都是言外之意。這首詩大概是生了效的。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