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秋已分,林中瘴猶劇[一]。畦丁告勞苦,無以供日夕[二]。蓬莠猶不焦,野蔬暗泉石[三]。卷耳況療鳳,童兒且時摘[四]。侵星驅之去[五],爛熳任遠適[六]。放筐亭午際[七],洗剝相蒙冪[八]。登床半生熟[九],下筋還小益[一〇]。
加點瓜薤間,依稀橘奴跡[一一]。亂世誅求急,黎民糠籺窄[一二]飽食複何心?
荒哉膏粱客[一三]!富豪廚肉臭,戰地骸骨白[一四]。寄語惡少年,黃金且休擲[一五]!
七六七年在夔州作。對於這一件小事,杜甫也會想到廣大的人民身上去,足見他那種“窮年憂黎元”的精神。豎子,此指童仆。蒼耳,即卷耳,形似鼠耳,叢生如盤。
[一]秋已分,即已秋分。瘴猶劇,瘴熱還很厲害,是說天旱。
[二]畦丁,園丁。杜甫這時請了幾個雇工。因秋旱,早晚食物缺乏,所以說無以供日夕。
[三]這兩句是說野生的東西不因旱而焦枯,還是長得很繁盛。
[四]不但可供食,而且可洽風疾(杜甫有此病),所以說“況”。且時摘,且及時往摘。以上八句為一段,敘述摘蒼耳的緣故。
[五]侵星,星還未落時。
[六]爛熳是無所拘束。任遠適,任憑到遠處去摘。
[七]放筐,指歸來說。亭午,正午。
[八]洗其土,剝其毛。冪,音覓。浦注,“相蒙冪,乃信手堆放之謂,不必以冪字作覆食巾實用。”
[九]凡放置器物之架,古人多日床,如筆床、墨床、琴床、笛床之類。登床,猶登俎,放在食盤裏拿上飯桌。半生熟是半生半熟,取其脆。
[一〇]筋,即筷子。以蒼耳供食,原出不得已,所以隻說是“還小益”。
[一一]加點,是說攙用一點蒼耳在瓜茬裏麵。古人多用橘調和食味。杜預《七規》:“庶羞既異,五味代臻,揉以丹橘,雜以芳鱗。”又種橘可以發財,故李衡有“千頭木奴”的話。庾信詩:
“甘橘萬頭奴。”這裏隻是用它的字麵。依稀,猶仿佛。把蒼耳比橘奴,也是一種幽默的說法。以上八句為一段,敘摘蒼耳及食蒼耳之法。
[一二]誅求,是殘酷的剝削。籺,音核,是一種粗屑。窄,不夠,是說連糠籺也吃下上。
[一三]這是痛罵一班官僚地主的話。荒,荒唐、荒謬。哉,感歎詞。
[一四]這兩句和“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用意和造句都差不多,但各有其特定的時代內涵,此詩作於安史之亂的寸年以後,人民多死於戰爭,故特提到“戰地”。
[一五]未二句是教訓。惡少年也就是膏粱子弟。黃金且休擲,不要揮金如土。擲,拋擲。亦可解作賭錢。以上八句為一段,由自身說到人民和整個社會,是作詩的本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