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55、縛雞行

  小奴縛雞向市賣,雞被縛急相喧爭。家中厭雞食蟲蟻,不知雞賣還遭烹。蟲雞於人何厚薄[一]?吾叱奴人解其縛。雞蟲得失無了時,注同寒江倚山閣[二]。

  大慨也是七六六年冬在夔州西閣所作,因未句有“山閣”字樣。這首詩很別致,耐人尋味。

  我們應當從作者那種冷漠的神誌中看出他的現實主義精神。

  [一]這是反駁家人的諾。何厚薄,是說何必厚於蟲而薄於雞。

  [二]這兩句是作詩的本旨。趙次公說:“一篇之妙,在乎落句。”這話很對。但也帶來理解上的麻煩,因為作者既未明言,我們得進行臆測。《杜臆》說:“雞得則蟲失,蟲得則雞失,世間類此者甚多,故雲無了時。計無所出,隻得注目寒江倚山閣而已,寫出一時情景如畫。”《杜詩闡》則說:

  “叱奴解縛,使蟲雞得失,自還蟲雞,於蟲不任怨,於雞不任德。注目寒江,獨倚山閣,天下皆可作蟲雞觀,我心何必存蟲雞見也。”這兩種解釋不同,但有一點相同,即都認為社甫已由雞蟲得失聯想到現實問題,所謂“天下”“世享”。指出這一點很重要,不然,杜甫態度上的突變便不好理解了。

  從杜甫的主導思想來看,前一說似更為接近杜甫當時的思想實際。感到“無力正乾坤”的詩人是很難做到飄飄然的。白居易有這樣兩句詩:“外容閑暇中心苦,似是而非誰得知!”我以為這對於我們理解杜甫這一貌似達觀的形象很有幫助。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