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50、昔遊

  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台[一]。寒蕪際碣石,萬裏風雲來[二]。桑拓葉如雨,飛藿共徘徊。清霜大澤凍,禽獸有餘哀[三]。是時倉廩實,洞達寰區開[四]。

  猛士思滅胡,將帥望三台[五]。君王無所惜[六],駕馭英雄材。幽燕盛用武[七],供給亦勞哉!吳門轉粟帛,泛海陵蓬萊[八]。肉食三十萬,獵射起黃埃[九]。

  隔河憶長眺,青歲已摧頹[一〇]。不及少年日,無複故人杯[一一]。賦詩獨流涕,亂世想賢才。有能市駿骨,莫恨少龍媒[一二]:商山議得失,蜀主脫嫌猜。呂尚封國邑,傅說已鹽梅[一三]。景晏楚山深,水鶴去低回。龐公任本性,攜子臥蒼苔[一四]。

  這一篇專憶與高適、季白遊宋、齊事,可作《牡遊》的補充。

  [一]單父,音善甫,單父台即宓子賤琴台。子賤,孔丘的學生,曾作單父宰,鳴琴而治,後人思之,因名其台曰琴合,在今山東單縣,有的注解說“在今開封”,誤。晚,歲晚。登台當在冬日。

  [二]碣石,山名,在幽燕境內。遠望平蕪,直到碣石,萬裏風雲,爭來入目。

  [三]以上是首段,寫登合所見所聞。

  [四]杜甫與高李同遊,在天寶三四年間,“是時”即指此一時期。(按高適《宓公琴台詩序》雲:“甲申歲,適登子賤琴台,賦詩三首。”甲申是天寶三載(公元七四四年),是其證。仇注謂“公遇高李於齊兗,在天寶四載”,誤。)洞達句,渭道路四通無阻。

  [五]猛士想立邊功,將帥想作宰相。三台,三公。蔡夢弼注:“祿山領範陽節度使,求平章事。”

  [六]謂對祿山,有求必應。如天寶六載,賜祿山鐵券,九載封東平郡王。

  [七]幽燕,即指祿山。

  [八]二句正寫供給之勞。觀此,知唐時,江蘇與山東、河北已通海運。

  [九]肉食,指供養之厚。與《後出塞》:“越羅與楚練,照耀輿台軀。”同旨。以上為次段,寫當時環境,是登台所感。

  [一〇]浦注:“隔河長眺,正憶登台望碣石時也。”其時方當青壯之年,今則已衰頹矣。

  [一一]時高李皆亡,欲如昔遊時的歡飲,已不可得。

  [一二]二句是說隻要人主肯求賢才,不必愁沒有賢才。市駿骨,用燕昭王購駿馬骨事。龍媒,良馬,喻賢才。

  [一三]上四句舉史實為“有能”二句作證。漢高祖、蜀先主、周文王、武王和殷高宗,便是能市駿骨的;四皓、諸葛亮、呂尚和傅說,便是“龍媒”了。商山,商山四皓。漢高祖欲廢太子,四人調護之。蜀主,劉備。《三國誌:諸葛亮傳》:“先主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複言!羽、飛乃上。”故曰脫嫌猜。周武王封呂尚於齊。

  殷高宗以博說為相。《尚書:說命篇》:“若作和羹,爾為鹽梅!”鹽成梅酸,為調羹所需,如賢才為國所急。

  [一四]末四句自歎老困幹楚山,非洽亂賢才,隻能如龐德公(三國時人)之攜妻子,隱鹿門山而已。以上為未段,是上兩段的反麵。自己則由壯而老,時代則由治而亂。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