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江捕樹草堂前,故老相傳二百年。誅茅卜居總為此[一],五月仿佛聞寒蟬[二]。東南飄風動地至,江翻石走流雲氣[三]。韓排雷雨猶力爭,根斷泉源豈天意[四]!滄波老樹性所愛[五],浦上童童一青蓋[六]。野客頻留懼雪霜,行人不過聽竿籟[七]。虎倒龍顛委榛棘,淚痕血點垂胸臆[八]。我有新詩何處吟?
草堂自此無顏色[九]!
這是上元二年(七六一)在成都時所作。“歎”本是曲調的一種,如“歌”、“行”、“吟”之類,這裏兼具表情作用。杜甫本深愛此楠樹,常在這樹下吟詩,又目擊楠樹與鳳搏鬥,卒為風所拔,和他自己的性格、命運也都有著相同之點,故寫來極有生氣。全詩十六句,每四句一轉意。起四句追敘未撥之前;東南飄鳳四句正寫為風雨所拔;滄波老樹四句寫拔後回恩之情,兩句切自己寫,兩句寫一般人;未四句深致哀悼。
[一]誅茅,剪除茅草。總為此,全都為了這棵楠樹。
[二]楠樹高大,故發出的聲音,有似寒蟬。寒蟬。蟬的一種,深秋時嗚於日暮,聲音幽抑。
[三]極寫風力之大。流雲氣,因兼有雷雨。
[四]二句摹寫楠樹和風雨鬥爭的狀態,字字驚心動魄,我們仿佛看到補甫本人和醜惡的現實作鬥爭的形象。浦注:“猶力爭,壯其節也。豈天意,非其罪也。”
[五]樹倚清江,故日滄波老樹。
[六]濾,水邊。童童,一作亭亭。青,一作車。按《蒿楠》詩:“楠樹色冥冥,江邊一蓋青。”
則當作育。
[七]樹大蔭濃,可避雪霜,故野老頻留樹下;樹高迎風,如吹笙竿,故行人低回傾聽,不忍即過。見悍楠樹,人所共愛。
[八]虎倒龍顛,寫老楠僵仆之狀。杜甫多用龍虎形容鬆柏等吉木。如《雙鬆圖歌》,“白摧朽骨龍虎死。”《病柏》:“僵窒龍虎姿。”委,棄也。淚痕血點句作寫樹看更好,樹經雨涅,躺在地上有如淚痕血點滿垂胸臆,是一種擬人的寫法。但也包含了自己的痛惜。
[九]無顏色,即大為減色。浦注:“虎倒龍顛,英雄末路,淚痕血點,人樹兼悲。無顏色,收應老辣。歎楠那;自歎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