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棲地僻經過少[一],老病人扶再拜難[二]。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幹[三]!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板腐儒餐[四]。不嫌野外無供給,乘興還來看藥欄[五]。
此亦居成都時作,題一作“有客”。這位“不速之客”。大概是杜甫所不樂見的“俗物”,所以詩題不寫出他的尊姓大名,詩的語氣也很做岸,帶嘲諷。
[一]過,讀平聲。經過少,過訪人少。
[二]來者大概是個大官僚,杜甫不願為禮,故托言老病不能再拜。
[三]二句自謙中帶自負。漫勞,猶空勞、徒勞。江千,江邊。這位客人大概是慕社甫的文名而來的。
[四]二句表示歉意。竟日,即整天。百年,猶終身。糲,音厲,粗糲,猶粗糙。
[五]末二句也含不滿之意。無供給,沿有美酒佳肴來款待。藥欄,花藥之欄檻。看藥欄,意即看花。一方麵杜甫不欲以能文自居,另一方麵這位客人也不是文章知己,所以隻請他來看看花。狂夫萬裏橋西一草堂[一],百花潭水即滄浪[二]。風含翠筱娟娟淨,雨浥紅蕖冉冉香[三]。厚祿故人書斷絕[四],恒饑稚子色悽涼[五]。欲填溝壑惟疏放[六],自笑狂夫老更狂。
[一]萬裏橋在成都南門外,諸葛亮送費褘處。
[二]百花潭,即浣花溪。滄浪用《孟子》“滄浪之水請兮,可以濯我纓”。即滄浪,即字有“豈其食魚,必河之魴”意。
[三]二句寫草堂景色。上句風中有雨,下句雨中有風。翠筱,綠竹。紅蕖,荷花。娟娟,美好貌。淨,竹色光潔。冉冉,婉弱貌。
[四]一句含四層意:既是故人,又作大官,卻連信也沒有,則新交可知。
[五]這一句也合四層意:饑而日恒,乃及幼子,至形於顏色,則全家可知。色慘涼,可憐相。
這些,都正是吃了狂放的虧。
[六]填溝壑,指死。欲,將然未然之詞。這句是說盡管全家眼看就要餓死,還是一味疏放,不能改其故態,仰麵向人。野老野老籬邊江岸回[一],柴門不正逐江開[二]。漁人網集澄潭下,估客船隨返照來[三]。長路關心悲劍閣[四],片雲何意傍琴台[五]?王師未報收東郡[六]城闊秋生畫角哀[七]。
[一]野老,杜甫自謂。有人以為是杜甫贈江頭野老詩,不確。杜甫《絕句四首》有“門泊東吳萬裏船”句,則其門前實為漁人估客集中之地。
[二]江岸纖回,而門遂江開,故不正。
[三]二句江間景。下是下網。黃生說:“日西落則倒景於東,船自西來,若隨之然。”這兩句是上三下四句法。
[四]此以下四句寫淳泊之感。這句是說想北歸秦中。歸路甚長,而最關心的則在劍閣,因劍閣最險,又常為亂軍所據,故悲其難越。
[五]這句是說不願留在成都,景中含情。片雲,猶孤雲,杜甫自喻(《江漢》詩“片雲天共遠”,也是寫景而兼自喻的)。自家不願,卻怪及片雲,詩人往往如此。何意一作何事。成都有琴台(現存遺址),傳說為司馬相如與文君貰酒處,在浣花溪北。杜甫有《琴合》詩。
[六]上元元年(七六〇)六月田神功破史恩明於鄭州,但東京與諸郡猶豐收複。正說明不得不留在成都之故。
[七]這裏的城閥指成都。至德二載升成都府為南京,故得稱城閥。畫角,古軍樂,長五尺,形如竹筒,外加彩繪,故日畫角,其聲哀厲高亢,軍中吹之,以警昏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