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郊瘦馬使我傷:骨骼硉兀如堵牆[一]。絆之欲動轉欹側[二],此豈有意仍騰驤[三]?細看六印帶官字[四],眾道三軍遺路傍。皮幹剝落雜泥滓(五),毛暗蕭條連雪霜[六]。去歲奔波逐餘寇[七],驊騮不慣不得將[八]。士卒多騎內廄馬,惆悵恐是病乘黃[九]。當時曆塊誤一蹶[一〇],委棄非汝能周防[一]。見人慘澹若哀訴,失主錯莫無晶光[一二]。天寒遠放雁為伴,日暮不收烏啄瘡[一三]。
誰家且養願終惠,更試明年春草長[一四]。
這是乾元元年(七五八)冬杜甫貶官作華州司功時所作。是一篇寫實而兼抒情的作品。一則杜甫本極愛馬,二則這匹被遺棄的官馬,和他這時處境有著共同之點,故借馬以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前人多說是杜甫“自傷貶官而作”,是可信的。詩中“失主”、“遠放”便是自影不得於君和貶宮的,“日暮不收”便是自影日暮途窮的。全詩分兩段,首八句寫瘦馬憔悴的外形,次十二句寫瘦馬悲楚的內心。
[一]骼,音格。肆兀,形容馬骨出如石。如堵牆,也是說瘦。
[二]絆之,用馬韁絆動馬足。欹側,歪歪倒倒。
[三]騰驤,飛躍。這句有“豈複有意於用世”的意思。
[四]六印帶官字,是說馬身所印六個印子,其中有一個官字印。《唐六典》:“諸牧監(官馬坊),凡在牧之馬,皆印印。右膊以小官字,右髀以年辰,尾廁以監名。皆依左右廂。若形容端正,擬送尚(上)乘,不用監名。二歲(馬齒)始春,則量其力,又以飛字印印其左髀、髆。細馬次馬以龍形印印其項左。送尚乘者,尾側依左右閑(馬廄)印以三花。其餘雜馬送尚乘者,以風字印印左髆,以飛字印印左髀。”
[五]剝落,脫落。
[六]馬病毛頭生塵,故曰毛暗。連雪霜,是說身帶雪霜,和上句都是寫瘦馬的可憐的。
[七]至德二載九月收複長安,十月收複洛陽,去歲句指此。
[八]驊騮,古良馬名。這句是說非慣戰的驊騮便不得參與逐寇,現在這匹瘦馬是參與逐寇的,可見是一匹有功的良馬。將,與也。
[九]內廄,猶禦廄、天廄,指天子馬廄。這時馬少,三軍多騎內廄所養的馬。而內廄多好馬,故有“恐是病乘黃”的推斷。乘黃,也是古良馬名,此指瘦馬。
[一〇]王褒《聖主得賢臣頌》:“過都越國,蹶如曆塊。”曆塊本言馬行之速,這裏指逐寇說。
誤一蹶,失足跌倒。杜甫疏救房琯,觸怒肅宗,一跌不起,有似於此馬。
[一一]汝,指馬。周防,猶提防。原諒馬的無辜,也就是訴說自己的無罪。
[一二]這兩句又寫瘦馬可傷的神情。錯莫,猶落寞、素莫。鮑照詩:“今日見我顏色衰,意中索莫與先異。”
[一三]放,放牧。皮幹剝落,轉動無力,故烏啄其瘡。極寫瘦馬之可哀。
[一四]明年草長馬肥,更試其材,必有可觀,故希望有人能收養。杜甫總是積極的,所以他筆下的馬也老是想立功的馬。(參看高都護3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