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洛陽

  洛陽昔陷沒,胡馬犯潼關①。天子初愁思②,都人慘別顏。清笳去宮闕③,翠蓋出關山④。故老仍流涕⑤,龍髯幸再攀⑥。(此歎西狩之事也。上四,敘幸蜀之由。下四,記還京之事。別顏流涕,上下相應,祿山於天寶十四年十二月,陷東京,所謂洛陽沒也。次年六月七日,靈寶敗績,賊入潼關,所謂犯潼關也。是夕,平安火不至,明皇懼而謀幸蜀,所謂初愁思也。十三日,帝出延秋門,至鹹陽驛,而從宮駭散,所謂慘別顏也。至德二年九月,郭子儀收複西京,賊眾夜遁,所謂去宮闕也。十月,肅宗入長安,上皇發蜀郡,所謂出關山也。十二月,上皇至自蜀,百姓舞抃路側曰:“不圖今日,複見二聖。”所謂故老流涕,龍髯再扳也。此敘出狩還宮之事,首尾詳明,真可謂詩史矣。《杜臆》:初愁思,蓋向不知愁者。流涕攀髯,則開元美政,去國仁言,真足以係人心者。考唐史,帝之出奔,經過左藏,楊國忠請焚之,上曰:“賊來無得,必更斂百姓,不如與之,無重困赤子。”上既過便橋,國忠使人焚橋,上曰:“人各避賊求生,奈何絕其路?”留高力士撲滅之。

  皆去國之仁言也。)

  ①“邵注”洛陽屬河南府,唐高宗以此為東都。潼關,在陝西西安府華陰縣,乃秦關要地。前涼主寔書:“忽聞北地陷沒,寇逼長安。”古詩:“胡馬依北風。”

  ②馬融《與謝伯世書》:“憤憤愁思。”

  ③杜摯《前賦》:“操笳揚清。”謝脁詩:“寥戾清笳轉。”梁鴻歌:“宮闕崔巍兮。”

  ④《高唐賦》:“以翠羽為蓋。”《淮南子》:建翠蓋。江淹《恨賦》:“關山無極。”

  ⑤《晉書·懷帝紀》:故老或歔欷流涕。

  ⑥《前漢·郊祀誌》: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上騎,群臣後宮七十餘人從上,龍乃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乃抱其弓與龍髯號。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弓曰烏號。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