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遣懷

  “鶴注”當是大曆元年作,蓋李白以寶應元年卒,高適以永泰元年卒,詩雲“存歿再嗚呼”,又雲“係舟臥荊巫”,故知其為大曆初夔州作也。

  昔我遊宋中,惟梁孝王都①。名今陳留亞②,劇則貝魏俱③。邑中九萬家,高棟照通衢④。舟車半天下,主客多歡娛⑤。白刃仇不義,黃金傾有無⑥。殺人紅塵裏⑦,報答在斯須。(自敘梁宋之遊。上四,都會之雄壯。中四,人物之殷盛。下四,風俗之任俠。《杜臆》:名,與劇對,名謂名邦,劇乃煩劇。邑中以下見其名,白刃以下見其劇。趙曰:主則土著人,客則寄遊者。)

  ①《漢書》:梁孝王城睢陽,北界太山,西至高陽,四十餘城,多大縣。

  《唐書》:宋州睢陽郡,屬河南道,本梁郡,天寶元年更名。《前漢·功臣表》:大臣名都。

  ②《史·酈生傳》:陳留,天下之衝,四通五達之郊也。《唐書》:汴州陳留郡,屬河南道。

  ③《史·文帝紀》:以齊劇郡。《唐書》:貝州清河郡、魏州武陽郡,俱屬河北道。貝州,今東昌府恩縣。魏州,今大名府地。

  ④《東征賦》:“尊通衢之大道。”

  ⑤古詩:“度阡越陌,互為主客。”

  ⑥《漢書》:“郭解,河內人也,陰賊感概,以軀藉友報仇。劇孟,洛陽人也,以俠顯,及死,家無十金之財。白刃、黃金二句,暗用二人事,於梁宋相合也。《後漢·魏朗傳》:“白日操刃,報讎於縣中。”

  ⑦《東都賦》:“紅塵四合。”

  憶與高李輩,論交入酒壚①。兩公壯藻思,得我色敷腴②。氣酣登吹台③,懷古視平蕪④。芒碭雲一去⑤,雁騖空相呼。(此敘高李同遊之興。三人相得,成千古文章知己。芒碭雲去,漢高遺跡難尋也。《杜臆》雲:此可見其曠懷。)

  ①《世說》:王浚衝,經黃公酒壚,顧謂後車客曰:“吾昔與嵇阮,共酣飲於此壚。”

  ②古樂府:“好婦出迎客,顏色正敷腴。”敷腴,喜悅之色。

  ③《唐書·本傳》:甫從高適、李白過汴州,登吹台,慷慨懷古,人莫惻也。《水經注》:《陳留風俗傳》曰:縣有蒼頷師曠城,上有列仙之吹台,梁王增築以為吹台,城隍夷滅,略存故址,其台方一百許步。楊慎曰:吹台,即繁台,本師曠吹台,梁孝王增築。班史稱平台,唐稱吹台,又因謝惠連嚐為《雪賦》,又名雪台。“《東都賦》:慨長思而懷古。”

  ④江淹詩:“青滿平地蕪。”又:“平蕪帶天。”

  ⑤《漢書》:高祖隱於瓦碭山,所居上常有雲氣。應劭曰:“芒,屬沛國。碭,屬梁國。”

  先帝正好武①,寰海未凋枯②。猛將收西域③,長戟破林胡④。百萬攻一城,獻捷不雲輸⑤。組練去如泥⑥,尺土負百夫⑦。(此敘明皇開邊之事。收西域,如王忠嗣、哥舒翰輩。破林胡,如安祿山、張守珪輩。趙曰:攻取豈無勝負,唯獻捷而掩敗,故不雲輸。驅百萬之眾以攻一城,是一尺之土,不足償百夫之命矣,故曰“負百夫”。)

  ①《通鑒·玄宗紀》:宋璟以天子好武功,恐好事者竟生心徼幸。

  ②江淹詩:“竊值寰海辟,仄見圭緯昌。”虞茂詩:“原澤潤凋枯。”

  ③《抱樸子》:“猛將難禦。”《前漢·鄭吉傳》:卒伍從軍,數出西域。

  ④又《晁錯傳》:“勁腎長戟,射疏及遠。”《通鑒注》:契丹,即戰國林胡地也,《唐會要》:開元二十六年,張守珪大破契丹林胡,遣使獻捷。

  ⑤《唐韻》:“俗謂負為輸。”

  ⑥《左傳》:“組甲三百,被練三百。”注:“組甲,漆甲成組文。被練、練袍。皆精兵也。”

  ⑦諸葛武侯《新書》:“此百夫之將。”

  拓境功未已①,元和辭大罏②。亂離朋友盡,合遝歲月徂③。吾衰將焉托?存歿再嗚呼。蕭條益堪愧,獨在天一隅④。乘黃已去矣⑤,凡馬徒區區⑥。不複見顏鮑⑦,係舟臥荊巫⑧。臨餐吐更食,常恐違撫孤⑨。(末敘亂離死生,而深痛高李之亡。上六,歎亂後朋亡。下八,以衰老自危。辭大罏,元氣損傷。再嗚呼,高李俱逝。乘黃,比二子。凡馬,公自喻。末恐客死於夔,不見兩家子孫也。此章,首段十二句,中間各八句,末段十四句。)

  ①庾信碑文:“天子拓境,百越來庭。”

  ②元和,即太和。郭璞《江賦》:“稟元氣之靈和。”《莊子》:“以天地為大罏,以造化為大冶。”揚雄《解難》:“陶冶大罏。”

  ③《洞簫賦》:“薄索合遝。”合遝,相繼貌。

  ④古詩:“各在天一隅。”

  ⑤洙曰:乘黃,駿馬也。鶴曰:《詩正義》雲:黃騂曰黃,謂黃而騂色。

  ⑥《抱樸子》:“凡馬野鷹,本實一類。”古詩:“一心抱區區。”

  ⑦顏延之、鮑照,以比高、李詩才。

  ⑧張載詩:“西瞻岷山嶺,嵯峨似荊巫。”自巫山而下,為荊州也。

  ⑨何胥《哭陳昭》詩:“撫孤空對此,零淚欲何言。”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