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臆》:汝陽被寵善終,本無可哀,直以下交情厚,傷舊而賦也。“鶴注”汝陽王薨,在天室九載。
汝陽讓帝子①,眉宇真天人②。虯髯似太宗③,色映塞外春④。往者開元中、主恩視遇頻。出入獨非時⑤,禮異見群臣。愛其謹潔極⑥,倍此骨肉親⑦。
(此敘品貌不群,及平時恩遇。《杜臆》:讚王用“謹潔極”三字,最得要領。)
①《唐書》:讓皇帝憲,本名成器,睿宗立為皇太子,以玄宗有討平韋氏功,懇讓儲位,封寧王,薨,諡讓皇帝。
②《七發》:“陽氣見於眉宇之間。”《魏略》:邯鄲淳見曹植才辯,對其所知,歎為天人。
③《西陽雜俎》:太宗虯髯,常戲張弓掛矢。
④武陵王紀詩:“塞外無春色。”此翻用其語,乃極狀器宇之溫和也。
⑤《楚元王傳》:出入臥內,傳語言。非時,即常常而見之意。
⑥謹潔,言能謹身潔已。
⑦《記》:骨肉之親,無絕也。《羯鼓錄》:汝陽秀出藩邸,玄宗特鍾愛焉。又以其聰悟敏慧,妙達音旨,每出遊幸,頃刻不舍。
從容聽朝後①,或在風雪晨②。忽思格猛獸③,苑囿騰清塵④。羽旗動若一⑤,萬馬肅駪駪⑥。詔王來射雁⑦,拜命已挺身⑧。(下三段,記當時射獵之事。此言明皇詔獵也。吳論:動若一,行列整。肅駪駪,號令嚴。)
①《書》:“從容以和。”《淮南子》:“古者天子聽朝,公卿正諫。”
②江淹詩:“幸及風雪霽。”
③《漢書·武五子傳》:厲王膂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猛獸。又,江都王力格猛獸。
④《淮南子》:“射沼濱之高鳥,逐苑囿之走獸。”相如《諫獵書》:“犯屬車之清塵。”
⑤洙曰:《三禮圖》:全羽為旞,析羽為旌,所謂汪旄於旗竿首也。《高唐賦》:“駕駟馬,建羽旗。”
⑥《詩》:“駪駪征夫。”《詩注》:“駪駪,眾多疾行之貌。”
⑦《蘇武傳》:天子射上林中,得雁。
⑧《左傳》:拜命之辱。”《前漢·劉屈氂傳》:屈氂挺身逃。挺身,奮身而起也。
箭出飛鞚內①,上又回翠麟②。翻然紫塞翮③,下佛明月輪④,從人雖獲多⑤,天笑不為新⑥。王每中一物,手自與金銀。(此言汝陽陪獵也。出飛鞚,王飛馬以射。回翠麟,帝回馬而視。紫塞之雁,應手而落,故下拂弓傍。)
①鮑照詩:“飛鞚越平陸。”鞚,馬勒也。
②翠麟,良馬也。揚雄《河東賦》:“乘翠龍而超河兮,陟西嶽之嶢崤。”
③崔豹《古今注》:秦所築長城,土色皆紫,故雲紫塞。《蕪城賦》:“紫塞雁門。”
④庾信詩:“明月動弓梢。”
⑤《長楊賦序》:上將大誇胡人以多禽獸,令從人手搏之,自取其獲,上親臨觀焉。
⑥隋辛德源詩:“雲銜天笑明。”
袖中諫獵書①,扣馬久上陳②。竟無銜橛虞③,聖聰矧多仁。官免供給費,水有在藻鱗④。匪惟帝老大,皆是王忠勤⑤。(此言王能諫獵也。聖聰,謂聽諫。多仁,謂民得休而物不傷。此皆王之忠勤所格,非帝老而倦遊也。趙曰:水有藻鱗,非特不獵,抑且不漁矣。謹潔,以行己言。忠勤,以事君言。)
①江淹詩:“袖中有短書。”
②《通鑒》:秦王苻堅如鄴,獵於西山,旬餘忘返,伶人王洛叩馬而諫。
③相如《諫獵書》:“清道而行,中路而馳,猶時有銜橛之變。”注:“橛,車之鉤心也。馬銜或斷,鉤心或出,則致傾敗以傷人。”
④《詩》:“魚在在藻,有頒其首。王在在鎬,豈樂飲酒。”《小序》曰:“《魚藻》,刺幽王也,言萬物失其性,王居鎬京,將不能以自樂,故君子思古之武王焉。”
⑤《後漢·劉翊傳》:“詔書嘉其忠勤。”
晚年務置醴①,門引申白賓②。道大容無能③,永懷侍芳茵④。好學尚貞烈⑤,義形必沾巾⑥。揮翰綺繡揚⑦,篇什若有神⑧。(此記其虛懷善學。上文專言射獵事,故此又概舉其生平。置醴,接今人。義形,慕古人。揮翰,工書法。篇什,長詩作也。)
①《漢書》:楚元王敬禮申公等,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為設醴。
②張正見詩:“鄒嚴恒接武,申白日相趨。”“朱注”《舊唐書》:璡與賀知章、褚廷誨等善,為詩酒之交。
③道大,出《老子》。《呂氏春秋》:無智無能。
④晉傅亮表:“感舊永懷。”崔日知詩:“窗前窺石鏡,河畔蹈芳茵。”
⑤《世說》:羊忱性甚貞烈。
⑥《公羊傳》:仇牧義形於色。曹植詩:“歔欷涕沾巾。”
⑦沈佺期詩:“揮翰初難擬。”《北史·文苑傳序》:“雅言麗則之奇,綺合繡聯之美。”
⑧鍾嶸《詩品》:“於時篇什,理過其辭。”孔融《薦禰衡表》:“升堂睹奧,思若有神。”
川廣不可泝①,墓久狐免鄰②。宛彼漢中郡③,文雅見天倫④。何以慰我悲,泛舟俱遠津⑤。溫溫昔風味⑥,少壯已書紳⑦。舊遊易磨滅⑧,衰謝增酸辛。(未因汝陽而及漢中,乃撫今恩昔之感。俱遠津,公在夔州,漢中在歸州也。昔風味,憶從前。易磨滅,慮將來。此章首尾各十句,中間皆八句分段。)
①鮑照詩:“川廣每多懼。”
②桓譚《新論》:雍門周以琴見孟嚐君曰:“臣竊悲千秋萬歲後,墳墓生荊棘,狐兔穴其中,樵兒牧豎躑躅而歌其上。”
③漢中王瑀,汝陽王弟也。公昔與漢中王會於梓州。
④曹植詩:“文雅縱橫飛。”《榖梁傳》:“兄弟,天倫也。”
⑤幹寶《晉論》:“泛舟三峽。”
⑥《詩》:”溫溫恭人。”晉劉遺民書:“企懷風味,鏡心象跡。”
⑦江淹詩:感贈遠書紳。
⑧何承天詩:“願言桑梓思舊遊。”司馬遷書:“古者富貴而名磨滅,不可勝紀。”
前贈汝陽王,本排律也,故敘次莊嚴。此哀汝陽王,乃古詩也,故紀述錯綜。前拈夙德升為全詩之綱,於奇毛賜鷹,隻一語輕點;此拈謹潔極為通篇之眼,將詔王射雁,用三段詳敘。如《史記·淮陰侯傳》多入蒯通語,《司馬相如傳》備載文君事,皆以旁出見奇,方是善於寫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