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七月三日亭午已後校熱退晚加小涼穩睡有詩因論壯年樂事戲呈元二十一曹長

  “鶴注”當是大曆元年初至夔州作,故雲“衰年旅炎方”。史言是年春旱,至六月始雨,觀詩雲“徂暑終衰歇”則知夔州六月尚無雨也。七月三日,蓋立秋之日,凡公詩記日者,皆指節候言。

  今茲商用事①,餘熱亦已未②。衰年旅炎方,生意從此活③。亭午減汗流④,比鄰耐人聒⑤。晚風爽烏匼⑥,筋力蘇摧折⑦。(從初秋敘起。五六,言亭午熱退,承餘熱句。七八,言晚加小涼,承生意句。)

  ①《孟子》:“今茲未能。”《同令》:“孟秋之月,其音商,律中夷則。”《前漢·五行誌》:“尊卦用事。”

  ②已未,已盡也。

  ③《莊子》:“待決西江之水而活汝。”

  ④《天台山賦》:“羲和亭午。”

  ⑤比鄰,見二卷。

  ⑥薛夢符曰:“烏匼,烏巾也。趙曰:今有匼頂巾之語。“吳若本注”魏武擬古皮弁,裁嫌帛以為幍,以色別貴賤。晉鹹和中製,尚書八座丞郎、門下三省,皆白幍。二宮直官鳥紗幍,作帢,音恰,苦協切。字書無匼字。

  “朱注”《博物誌》:魏武作白帢。《禮部韻略》:“帢,帽也,亦作匼,士服,狀如弁,缺四角。至匼字古人多用之,如鮑照詩“銀屏匼匝”,公詩“馬頭金匼匝”,《唐書》楊再思阿匼取容,盧杞諂諛阿匼,皆不以言巾。

  洪駒父謂烏匼不舒貌,此臆說耳。

  ⑦吳均詩:“不為君所惜,摧折尚何言。”

  閉目逾十旬①,大江不止渴。退藏恨雨師②,健步聞旱越③。園蔬抱金玉④,無以供采掇⑤。密雲雖聚散⑥。徂暑終衰歇⑦。(此申言旱虐難堪,承上餘熱來。退藏,雨師下來。健步,旱越疾行。抱金玉,貴如金玉也。終衰歇,終夏無雨也。)

  ①謝靈運詩:“我勞盈十旬。”

  ②《易》:“退藏於密。”《大人賦》:“誅風伯,刑雨師。”

  ③《山海經》:黃帝攻蚩尤於冀州之野,蚩尤請鳳伯雨師縱大風雨,帝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上,所居不雨。《神異經》:南方有人,長二三尺,裸身而目在頂上,走行如風,名曰鼮,俗曰旱越,所見之國大旱,赤地千裏。

  ④庾信詩:“拂雲就園蔬。”《洛陽伽藍記》:玉蕊金莖。

  ⑤《詩》:“薄言采之,薄言掇之。”

  ⑥《易》:“密雲不雨。”

  ⑦《詩》:“六月徂暑。”

  前聖昚焚巫①,武王親救暍②。陰陽相主客③,時序遞回斡④。灑落惟清秋⑤,昏霾一空闊。蕭蕭紫塞雁⑥,南向欲行列。(此預道秋涼節候,承上晚風來。陰陽進退,時序迭有轉移,古人不焚巫而惟救暍,正有見於此耳。今秋雁南飛,喜時候之不爽矣。)

  ①臧文仲當時有聖人之名,故雲前聖。其諫止焚巫事,見前。

  ②《帝王世紀》:武王自孟津還,及於周,見暍人,王自左擁而右扇之。

  ③古諺:“越阡度陌,互為主客。”

  ④謝惠連《七夕》詩:“傾河易回斡。”

  ⑤潘嶽賦:“庭樹摵以灑落。”

  ⑥《古今注》:“秦築長城,土色皆紫。”

  歘思紅顏日①,霜露凍階闥。胡馬挾雕弓②,鳴弦不虛發③。長鈚逐狡兔④,突羽當滿月⑤。惆悵《白頭吟》⑥,蕭條遊俠窟⑦。(此追論壯年樂事,亦從秋景想出。上六思昔,下二傷今。“盧注”此即《壯遊》詩中“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呼鷹皂櫪林,逐獸雲雪岡”事也。)

  ①庾信詩:“紅顏無複多。”

  ②《子虛賦》:“左烏號之雕弓。”

  ③《上林賦》:“弦不虛發。”

  ④《廣韻》:“鈚,箭也。”《通俗文》:“骨鏃曰,鐵鏃曰鏑,鳴箭曰骹,霍葉曰鈚,皆古製。”

  ⑤趙曰:突羽,其羽奔突而疾也。劉孝威賦:“彎弓滿月之勢。”

  ⑥《楚辭》:“惆悵兮私自憐。”卓文君有《白頭吟》。

  ⑦郭璞詩:“京華遊俠窟。”

  臨軒望山閣,縹緲安可越。高人煉丹砂,未念將朽骨。少壯跡頗疏①,歡樂曾倏忽②。杖藜風塵際③,老醜難剪拂④。吾子得神仙,本是池中物⑤。

  賤夫美一睡⑥,煩促嬰詞筆⑦。(此結出呈元之意。上四稱元,中四自敘,下四賓主並收。《杜臆》:曹長喜燒煉,故末以此戲之,謂其雖得仙術,未能羽化,猶是池中物。而已之善睡,不減於仙遊。方雲修真者戒睡,故雲戲呈。

  此章,前四段各八句,末段十二句收。)

  ①跡頗疏,言蹤跡疏放。向秀《思舊賦序》:“嵇意遠而疏。”

  ②蔡琰《笳曲》:“不得歡樂兮,當我之盛年。”又:“人生倏忽兮,如白駒之過隙。”

  ③《莊子》:“原憲杖藜而應門。”

  ④劉孝標《絕交論》:“剪拂使長鳴。”

  ⑤《吳誌》:周瑜曰:“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

  ⑥《續仙傳》:夏侯隱登山渡水,亦閉目美睡,人同行,聞其鼾聲而不蹉跌,人稱睡仙。

  ⑦張華詩:“煩促每有餘。”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