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複編在大曆元年,今姑仍之。題雲“評事”,而篇中言羽林,言入幕,崔蓋先為評事,繼膺幕僚,後以元戎之薦,補羽林軍職也。“張遠注”評事為公諸舅之子,題下疑脫弟字。
飄飄西極馬,來自渥窪池①。颯飁寒山桂②,低徊風雨枝。我聞龍正直,道屈爾何為。且有元戎命,悲歌識者知(從崔敘起。馬來漫窪,比崔之才俊。
桂摧風雨,比崔之困抑。龍屈當伸,而元戎見知。言崔之遭遇,三用比喻,意各不同。《杜臆》:元戎不記其名,蓋薦崔使教練羽林者。悲歌,謂崔有憂世之心。)
①《漢·禮樂誌》:“天馬來,從西極。”漢郊祠歌:“馬生渥窪水中。”
②《唐韻》:“颯飁,大風也。”謝靈運《入華子崗》詩:“南州實炎德,桂木淩寒山。”
官聯辭冗長①,行路徙欹危。脫劍主人贈②,去帆春色隨。陰沉鐵鳳闕③,教練羽林兒④。(此送崔還朝。辭冗長,離散職。徙敬危,將出峽。贈在元戎,去指評事。鳳閥,謂宮殿。羽林,乃衛士。“朱注”評事掌出使推按,不為冗官。此雲“官聯辭冗長”,下雲“教練羽林兒”,蓋崔自外僚征入朝,為羽林幕職。評事恐是兼官,或先曾以評事貶斥者。)
①《申屠嘉傳》:“冗官居其中。”師古曰:“冗,散輩也。”《文賦》:“固無取乎冗長。”鄭曰:“長,直亮切。”
②《吳越春秋》:伍子胥解劍贈漁父。
③《文心雕龍》:天高氣清,陰沉之氣遠。”《漢書》:建章宮,東則鳳闕,高二十餘丈。《西都賦注》:“圓闕上作鐵鳳凰,令張兩翼,舉頭敷尾。”陸倕《石闕銘》:“銅雀鐵鳳之工。”
④《漢·宣帝紀》:“羽林滅兒。”注:“天有羽林星,林喻若林木之盛,羽有羽翼鷙擊之意,故以名武官焉。”《百官表》:取從軍死事者之子養羽林,官教以五兵,號曰羽林孤兒。
天子朝侵早,雲台仗數移。分軍應供給,百姓日支離。黠吏因封己①,公才或守雌②。(此則有慨時事。《杜臆》:朝侵早,世亂多事。仗數移,乘輿括遷。供給,謂軍需之急。支離,謂民力已罷。封己,有害於民者。守雌,無益於民者。二語說盡官曹之弊。公才,泛言在位者,不指崔君。)
①《國語》:叔向曰:“引黨以封己。”注:封,厚也。《晉書》:孔愉有公才而無公望。
②《老子》:“知其雄,守其雌。”
燕王買駿骨①,渭老得熊署②。活國名公在③,拜壇群寇疑④。冰壺動瑤碧⑤,野水失蛟螭。(此謂元戎得以靖亂。駿骨、熊羆,言主帥能用崔。名公,即指元戎。群寇驚疑,則國多全活矣。冰壺句,言將令肅清。野水句,言餘孽銷除。)
①《戰國策》:涓人為君求千裏馬,馬已死,買其骨五百金,返以報,君大怒。渭人曰:“死馬且買之,況生馬乎?”不三年,千裏馬至者三。
②渭老熊署,注見三卷。
③《南史》:王廣之子珍國,為南樵太守,高帝手敕雲:“愛人活國,甚副吾意。”
④拜壇,用漢高拜韓信事。
⑤“遠注”冰壺,即冰雪靜聰明意。鮑照詩:“清如玉壺冰。”
入幕諸彥集①,渴賢高選宜②。竅騰坐可致③,九萬起於斯④。複進出矛戟⑤,昭然開鼎彝⑥。(此謂崔公能顯功業。《杜臆》:崔蓋先入幕而後被薦引也。騫騰二句,比其名位之遠大。複進,再陞遷也,矛戟謂專閫,鼎彝謂勒功,此又望其將來也。)
①鮑照《別賦》:“舍金閨之諸彥。”
②《孔叢子》:子思對魯穆公曰:“君若饑渴待賢,納用其謀。”《潘嶽傳》:“楊駿輔政,高選吏佐。”
③《孟子》:“可坐而致也。”
④《莊子》:“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
⑤《世說》:見鍾士季如觀武庫,但睹矛戟。
⑥任昉序:“功銘鼎彝。”
會看之子貴,歎及老夫衰。豈但江曾決①,還思霧一披②。暗塵生古鏡③,拂匣照西施。舅氏多人物④,無慚困翮垂。(未贈別而致稱羨之意。昔聽崔談論,如懸河之注。今想其豐采,如披雲見天。其先屈而後伸,又如拭塵照麵矣。舅氏之門,多材如此,亦何慚困抑乎,末蓋幸之也。此亦三用比喻,與起處相應。此章,首尾各八句,中四段各六句。)
①《莊子》:“決西江之水而活汝。”
②《世說》:“衛瓘見樂廣曰:“若披雲霧睹青天。”
③鮑照詩:“明鏡塵匣中。”
④《杜臆》:舊注皆以崔為公舅氏,今詩中稱崔為之子,自稱為老夫,其非甥舅可知。後有《毒熱簡崔評事十六弟》詩,亦自稱老夫,而稱崔為內弟。又知二評事皆公中表,以生於舅家,故雲“舅氏多人物”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