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灩澦堆

  “鶴注”此當是大曆元年作,時崔旰未寧,故雲幹戈解纜。《寰宇記》:灩澦堆,在夔州之西,蜀江中心。夏水漲,半沒,冬水淺,出二十餘丈。

  巨石水中央①,江寒出水長。沉牛答雲雨②,如馬戒舟航③。天意存傾覆④,神功接混茫⑤。幹戈連解纜⑥,行止憶垂堂⑦。(上六詠堆,下二敘懷。

  舟人過此,必沉牛以祭者,蓋見堆溺如馬,而有戒心耳。此皆天意所在,欲使行舟者知所傾覆,故造物神功,特留此石以接於混茫水中也。連解纜,自成都雲安而下至夔州。《杜臆》:行則憂險,止則憂亂,皆有垂堂之慮。)

  ①《高唐賦》:“巨石溺溺之瀺灂兮。”

  ②公詩雲“起牆必椎牛”,可證沉牛為為行舟而設。《子虛賦》:”沉牛塵糜。”注:“沉牛,水牛也。”此借用其字,但義亦相通。水牛所以稱沉牛者,以其喜入水也。公《靈湫》詩:“曾祝沉豪牛。”《祭法》:“山林川穀丘陵,能出雲雨見怪物者,皆曰神。”《水經注》:廣溪峽中翟塘灘,上有神廟,至靈驗,商旅上下,饗薦不輟。

  ③世說:“灩澦如象,瞿唐莫上。灩澦如馬,瞿唐莫下。”峽人以此為水候。《淮南子》:“托於舟航之上。”

  ④後漢鄧昧疏:“追觀前世傾覆之誡。”

  ⑤魏收詩:”導水逼神功。”《春秋繁露》:“水則源泉,混混茫茫,晝夜不竭。”

  ⑥何遜詩:“解纜及朝風。”

  ⑦謝惠連詩:“如何阻行止。”《袁盎傳》:”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黃生曰:此詩,天道神靈,人事物理,貫穿爛熟,又說得玲瓏宛轉,自非腹笥與手筆兼具者,不能道隻字。俯視三唐,獨步千古,誠非偶然。

  李祥長曰:少陵夔蜀山水詩:在劍閣以前皆五古,在瞿唐以後多五律,各盡山水之奇,每讀一句,令人如目見山水,而又得山水之所以然,總由源本深厚,窺見廣大意,無有窮極耳。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