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八陣圖

  “鶴注”此當是大曆元年初至夔州時作。《寰宇記》:八陣圖,在奉節縣西南七裏。《荊州圖副》雲:永安宮南一裏,港下平磧上,有孔明八陣圖,聚細石為之。各高五尺,廣十圍,曆然棋布,縱橫相當,中間相去九尺,正中開南北巷,悉廣五尺,凡六十四聚。或為人散亂,及為夏水所沒,冬時水退,複依然如故。

  功蓋三分國①,名成八陣圖②,江流石不轉③。遺恨失吞吳④。(江流石不轉,此陣圖之垂名千載者。所恨吞吳失計,以致三分功業,中遭跌挫耳。

  下二句,用分應。《東坡誌林》:嚐夢子美謂仆:“世人多誤會吾《八陣圖》詩,以為先主武侯欲與關公報仇,故恨不能滅吳,非也。吾意本謂吳蜀唇齒之國,不當相圖。晉之能取蜀者,以蜀有吞吳之誌,以此為恨耳。”“朱注”史:昭烈敗秭歸,諸葛亮曰:“法孝直若在,必能製主上東行。就使東行,必不傾危。”觀此,則征吳非孔明意也。子美此詩,正謂孔明不能止征吳之舉,致秭歸挫辱,為生平遺恨。東坡之說殊非。劉建曰:孔明以蓋世奇才,製為江上陣圖,至今不磨。使先主能用其陣法,何至連營七百裏,敗績於虢亭哉!欲吞吳而不知陣法,是則當時之遺恨也。今按下句有四說:以不能滅吳為恨,此舊說也。以先主之征吳為恨,此東坡說也。不能製主上東行,而自以為恨,此《杜臆》、朱注說也。以不能用陣法,而致吞吳失師,此劉氏之說也。)

  ①《蒯通傳》:“功蓋天下者不賞。”《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罷弊。”

  ②樂毅書:“早知之士,名成而不毀。”“舊注”“陣勢八:天、地、風、雲、飛龍、翔鳥、虎翼、蛇盤也。”湛方生侍:“盼江流兮洋洋。”

  ③《詩》:“我心匪石,不可轉也。”

  ④《後漢·王常傳》:“死無遺恨。”《蜀誌》:郤正《釋譏》:“吞嚼八區。”

  吳見思論雲:末句作“遺恨在吞吳”,文意自明,舊作“失吞吳”,似費解。

  附考:《東坡誌林》:諸葛造八陣圖於魚複平沙之上,壘石為八行,相去二丈。桓溫征譙縱,見之曰:“此常山蛇勢也。”文武皆莫識。吾常過之,自山上俯視百餘丈,凡八行,為六十四蕝,蕝正圓,不見凹凸處,如日中蓋影,及就視,皆卵石漫漫不可辨,甚可怪也。

  劉禹錫《嘉話錄》:夔州西市,俯臨江沙,下有諸葛亮八陣圖,聚石分布,宛然猶存。峽水大時,三蜀雪消之際,澒湧滉漾,大木十圍,枯槎百丈,隨波而下。及乎水落川平,萬物皆失故態,諸葛小石之堆,標聚行列依然,如是者近六百年,迨今不動。

  《成都圖經》:武侯八陣有三:在夔者六十有四,方陣法也。在彌牟鎮者,二十有八,當頭陣法也。在棋盤市者,二百五十有六,下營陣法也。

  永嘉薛氏雲,武侯之國,可見者三,一在沔陽之高平舊壘,一在廣都之八陣鄉,一在魚複永安宮南江灘水上。在高平者,自酈道元已言傾褫難識。

  在廣都者,隆土為基,魁以江石,四門二首,六十四魁,八人成行,兩陣俱立,陣周四百七十二步,其魁百有二十。在魚複者,因江為勢,積石憑流,前蔽壁門,後依卻月,縱橫皆八,魁間二丈,偃月內麵,九六鱗差。廣都舊無聞焉,惟見於李膺《益州記》。其言魁行皆八,財舉其半。趙抃《成都記》稱看老之說雲:為江石兵數魁,應六十四卦,則知兩陣二首之意,以體乾坤門戶,法象之所由生也。然其陣居平地,束於門壁,營陣之法具,而奇正之道蘊。魚複陣於江路,因水成形,七八以為經。九六以為緯,體方於八陣,形圓於卻月。壁門可以觀營陣之勢,卻月可以識奇正之變。故雖長江東注,夏流湍駛。轟雷奔馬,不足以擬其勢;回山卷石,不足以言其怒。峨峨八陣,實激其衝,曆年千數,未嚐回撓。故桓溫以為常山之蛇,杜甫偉其江流而不轉也。

  王昱曰:陣勢八:二革二金為天,三革三全為地,二革三金為風,三革二金為雲,四革三金為龍,三革四金為虎,四革五金為鳥,五革四金為蛇。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