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十二月一日三首

  “鶴注”永泰元年秋,公至雲安,是冬在雲安作。明年春晚,遷居夔州。

  今朝臘月春意動,雲安縣前江可憐。一聲何處送書雁①,百丈誰家上瀨船②。未將梅蕊驚愁眼③,要取椒花媚遠大④。明光起草人所羨⑤,肺病幾時朝日邊⑥。(此詩厭居雲安而作。首記時,次記地。三四縣前景,承次句。

  五六臘後事,承首句。末因春近而念朝正也。聞雁聲,想家書。見瀨船,思出峽。方在臘,故梅蕊未吐。春將至,故椒花欲頌。遠天,指雲安。媚,言其可愛。)

  ①張正見詩:“終無一雁帶書回。”

  ②晉樂府:“沿江引百丈,一濡多一艇。”《南史·朱超石傳》:宋武北伐,超石前鋒入河,軍人緣河南岸,牽百丈。“朱注”《演繁露》雲:杜詩多用百丈,問之蜀人,雲:水峻,岸石又多廉棱,若用索牽,遇石輒斷,故劈竹為大辮,用麻繩連貫以為牽具,是名百丈。陸遊《入蜀記》:上峽惟用爐及百丈,不用張帆。百丈,以巨竹四破為之,大如人臂。《吳都賦》:“直衝濤而上瀨。”瀨,急灘也。

  ③江總詩:“玩竹春前筍,驚花雪後梅。”驚眼本此。

  ④晉劉榛妻元日獻《椒花頌》。楊慎謂當作楸花,未然。古樂府:“入門各自媚。”即此媚字。朱翰引“媚於天子”,太迂。

  ⑤漢王商借明光殿起草作製誥。趙大綱謂公詩“翰林學士如堵牆,觀我落筆中書堂”,即“明光起草人所羨”也。據《石硯》詩蔡注引《漢官儀》,尚書郎主作文章起草,乃自敘郎官事也。

  ⑤晉明帝雲:“隻聞人自長安來,不聞人自日邊來”故後人遂指長安為日邊。

  其二

  寒輕市上山煙碧①,日滿樓前江霧黃②。負鹽出井此溪女③,打鼓發船何郡郎④。新亭舉目風景切⑤,茂陵著書消渴長⑥。春花不愁不爛慢,楚客惟聽掉相將⑦。(次章,承雲安。上四雲安景事,下四雲安情緒。煙碧、霧黃,冬暖之色。此溪女,嫌其俗陋。何郡郎,怪其冒險。中原未平,故有新亭風景之傷。肺病留蜀,故有茂陵消渴之慨。春花,應春動。聽棹,思出峽也。)

  ①何遜詩:“山煙涵樹色。”

  ②鮑照詩:“濛昧江上霧。”

  ③《馬嶺謠》:三牛對馬嶺,不出貴人出鹽井。“遠注”雲安人家有鹽井,其俗以女當門戶,皆販鹽自給。《唐書》:夔州奉節縣,有永安井鹽官,又,雲安、大昌皆有鹽官。

  ④又雲:峽中多曲,江有峭石,兩舟相觸,急不及避,故發船多打鼓,聽前船鼓聲既遠,後船方發,恐相值觸損也。《何氏語林》:王敦嚐坐武昌約台,聞行船打鼓,嗟稱其能。

  ⑤《王導傳》:中州士人避亂江左,每至暇日,邀飲新亭,周中坐歎曰:“風景不殊,舉目有江山之異。”《通鑒注》:新亭去江寧縣十裏,近臨江諸。切,乃淒切之切。

  ⑥茂陵著書,用司馬相如事,注別見。“顧往”菱為南楚,故自稱楚客。

  鮑照詩:“楚客心悠哉。”

  ⑦《儀禮注》:相將,彼此相扶助。陶潛詩:“相將還舊居。”《杜臆》:發必同行。故曰相將,猶俗雲船幫。

  其三

  即看燕子入山扉①,豈有黃鵬曆翠微②,短短桃花臨水岸③,輕輕柳絮點人衣。春來準擬開懷久,老去親知見麵稀④。他日一杯難強進⑤,重嗟筋力故山違⑥。(末章,承春意。上四擬春日之景,下四寫春日之情。“朱注”詩作於十二月一日,而雲燕鸝桃柳者,蓋逆道其事,即所謂他日也。親知稀見,欲開懷而不得。故山終違,欲強飲而不能。意有兩層,故曰重嗟。朱瀚謂一嗟筋力,一嗟故山,非是。筋力,即上文老去耳。即看,即可見也。豈有,豈不有也。他日,指來春。故山,指長安。瀚曰:故山、山扉,首尾相應。)

  ①陳後主詩:“雲色入山扉。”

  ②何遜詩:“黃鸝隱葉飛。”翠微,山腰春色。

  ③“黃注”短短,字老而趣。如小小則嫩,矮矮則俗,灼灼則太文,皆替此二字不得。

  ④王羲之《與謝萬書》:“欲與親知,時共歡宴。”《史記》:趙高曰:“群臣莫得見其麵。”

  ⑤薛道衡詩:“陶然寄一杯。”

  ⑤李嶠詩:“重嗟歡賞地,翻召別離優。”陶弘景《授陸敬遊文》:“筋力盡於登築。”謝靈運詩:“故山日已遠。”

  杜詩凡數章承接,必有相連章法。首章結出還京,次章結出下峽,三章又恐終老峽中,皆其布置次第也。盧世曰:末章尤空奇變化,其虛實實虛、有無無有之間,妙極曆亂。而懷人歎老,抱映盤紆,此老杜七律之神境。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