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除草

  原注:去蕁草也。蕁音潛,山韭。

  詩雲藩籬、鬆竹,當是草堂詩。依朱氏編在永泰元年成都詩內。《益部方物讚》:燖麻,自劍以南,處處有之,或觸其葉,如蜂螫人,以溺灌之即解。莖有刺,葉或青或紫,善治風腫。考杜詩,當作蕁。李實曰:蕁葉如燖麻,川人名曰蕁麻,毛刺蠚人,亦曰蠚麻。蠚音謔,又音釋,毒螫也。

  草有害於人,曾何生阻修①。其毒甚蜂蠆②,其多彌道周③。清晨步前林④,江色未散憂。芒刺在我眼⑤,焉能待高秋。(此言毒草之害。“綖注”此草遍於道周,比惡人充滿當路也。)

  ①《詩》:“道阻且修。”

  ②《左傳》:臧文仲曰:“蜂蠆有毒,而況國乎。”

  ③《詩》:“生於道周。

  ④張載詩:“蕭瑟掃前林。”

  ⑤《霍光傳》:光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

  霜露一沾凝,蕙葉亦難留①。荷鋤先童稚②,日入仍討求。轉致水中央③,豈無雙釣舟④。頑根易滋蔓⑤,敢使依舊丘。(此欲亟除其根。趙曰:待霜至而後除,則蕙葉與蕁草美惡無辨矣。故去之不可不早。先童稚,身率先也。

  “綖注”此喻屏去小人,有不與同中國意。)

  ①陰鏗詩:“蕙葉斂欲瞑。”

  ②陶潛詩:“荷鋤稚子倦。”

  ③《詩》:“宛在水中央。”

  ④晏殊曰:《周禮》:剃人,掌殺草。有水火之化,以釣舟載而置之,此水化也。

  ⑤《左傳》:“無使滋蔓。”

  自茲藩籬曠,更覺鬆竹幽①。芟夷不可闕②,疾惡信如讎③。(末點寓言本意。師氏曰:小人既去,則君子道長,如惡草芟而鬆竹清也。“張綖注”柳子厚作《捕蛇者說》,至篇末方說出苛政猛於虎一句,襲用此格也。此章,前兩段各八句,後段四句收。)

  ①庾信詩:“鬆竹且悲吟。”

  ②《左傳》:“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蘊崇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植,則善者信矣。”

  ③《後漢書》:疾惡如風朱伯厚。

  申涵光曰:“芒刺在我眼,焉能待高秋”,豐裁凜然,除奸當如鷙鳥擊物,少遲則生變矣。調停之說,誤身誤國,所雲“霜雪一沾凝,蕙草亦難留”

  也。“頑根易滋蔓,敢使依舊丘”,去惡務盡,三致意焉。少陵一生,目睹小人之害,故痛恨如此,末隻一語點破,正意多則反淺。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