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哭台州鄭司戶蘇少監

  “鶴注”蘇鄭同是廣德二年卒,詳見《八哀詩》注。故舊誰憐我,平生鄭與蘇。存亡不重見,喪亂獨前途。(總敘生死交情。次句點鄭蘇,語似稍率。故人不複見者,因遭亂而分離也。)

  豪俊何人在,文章掃地無①。羈遊萬裏闊,凶問一年俱②。白首中原上,清秋大海隅。夜台當北鬥③,泉路窅東吳④。得罪台州去,時危棄碩儒⑤。移官蓬閣後,穀貴歿潛夫⑥。流慟嗟何及⑦,銜冤有是夫⑧。(此傷其死後,承“存亡不重見”一句。“凶問一年俱”,謂鄭蘇先後繼亡。遠注:北鬥、蓬閣,承中原,指蘇。東吳、台州,承海隅,指鄭。胡夏客曰:此雲“移官蓬閣後,穀貴歿潛夫”,《八哀詩》詠蘇源明雲“長安米萬錢,調喪盡餘喘”,則蘇死果以饑歟?)

  ①任昉策文:“衣冠禮樂,掃地無餘。”

  ②《魏誌》:蜀黃權軍敗降魏,蜀先主凶問至,群臣鹹賀,唯權獨否。

  《陸雲傳》:“凶問卒至,痛心摧剝。”

  ③阮瑀詩:“冥冥九泉室,漫漫長夜台。”

  ④釋智愷詩:“泉路方幽噎,寒隴向淒清。”左思詩:“誌若無東吳。”

  ⑤《抱樸子》:“洽聞之碩儒。”

  ⑥鶴注:廣德二年,鬥米千錢。故雲穀貴。王符著《潛夫論》。

  ⑦《傷心賦》:“對玄經而流慟。”《詩》:“何嗟及矣。”

  ⑧唐韋嗣立論刑法:“四海銜冤。”“有是夫”,用經語作對。

  道消詩發興①,心息酒為徒②。許與才雖薄,追隨跡未拘。班揚名甚盛,嵇阮逸相須③會取君臣合,寧詮品命殊。賢良不必展,廊廟偶然趨④。勝決風塵際⑤,功安造化爐⑥。從容詢舊學⑦,慘澹閟《陰符》。(此憶其生前,承“故舊誰憐我”二句。許與承詩,追隨承酒,二句自謂。班揚承詩,嵇阮承酒,二句鄭蘇。會取四句,言天寶之際,鄭蘇俱仕而未久,勝決四句,言肅宗複國,蘇為少監,鄭遭貶斥也。詮,論也。品命殊,位卑也。詢舊學,蘇昔為太子諭德,後又除秘書少監也。閟《陰符》,鄭常著《天寶軍防錄》,坐私撰國史謫官。其談兵之書,秘不能出也,《杜臆》:公前詩雲:“痛飲聊自遣,放歌破愁絕。”此雲:“道消詩發興,心起酒為徒。”皆道本色,高人所益於詩酒如此。)

  ①《易》言君子道憂。《劉向傳》言君子道消。

  ②《酈食其傳》:“吾高陽酒徒也。”

  ③班固、揚雄作賦擅名,嵇康、阮籍嗜酒彈琴。

  ④潘嶽詩:“器非廊廟姿。”

  ⑤《漢書》:“決勝千裏之外。”

  ⑥《莊子》:“以天地為大爐,造化為大冶。”

  ⑦《說命》:“台小子,舊學於甘盤。”

  ⑧《戰國策》:蘇秦遊說六國,不遇而返,乃夜發書得《太公陰符》之謀而頌之。《唐書》兵書類有《周書陰符》九卷。

  擺落嫌疑久①,哀傷誌力輸②。俗依綿穀異,客對雪山孤。童稚思諸子,交朋列友於。情乖清酒送③,望絕撫墳呼④。瘧病餐巴水,瘡痍老蜀都。飄零迷哭處,天地日榛蕪⑤。(此身經喪亂,而遙哭鄭蘇也。上四,謂棄官以來,漂流異地。中四,歎知交別久,歿失哀奠。下四,見身衰友故,人世荒涼也。

  擺落、哀傷,舊注仍指鄭蘇。按:此皆自述之詞。公向遭貶斥,本涉嫌疑,今則擺落己久,特誌力日虧,為可傷耳。昔在童稚時,便思諸子才名,鄭蘇年蓋少長也。列友於,即異姓篤天倫意。綿雪巴蜀,遍曆東西二川。哭處榛蕪,仍應存亡喪亂。此章四句起,中二段各十四句,末段十二句收。)

  ①陶潛詩:“擺落悠悠談。”《記》:“禮所以決嫌疑、定猶豫。”

  ②阮籍詩:“揮涕懷哀傷。”

  ③清酒送,謂生前闕於餞送。清酒二字,見《毛詩》。邇可欲改作漬酒,但平仄未諧。張注引《徐稚傳》:人家有喪,以綿絮漬酒暴幹,以裹炙雞,用水漬綿使有酒氣,白茅為藉,以雞置前,酹酒畢而去。

  ④謝靈運詩:“撫墳徒自傷。”

  ⑤榛蕪,言道路梗塞。

  盧世曰:此詩泣下最多,緣兩公與子美莫逆故也。“豪俊人誰在,文章掃地無。羈遊萬裏闊,凶問一年俱。”二十字,抵一篇大祭文。結雲:“飄零迷哭處,天地日榛蕪。”蒼蒼茫茫,有何地置老夫之意。想詩成時,熱淚一湧而出,不複論行點矣,是以謂之哭也。

  《苕溪漁隱叢話》:律詩有扇對格,第一與第三句對,第二與第四句對。

  此詩“得罪台州去”四句是也。東坡《和鬱孤台》詩“邂逅陪車馬,尋芳謝脁洲。淒涼望鄉國,得句仲宣樓”,亦用此格。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