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注”此廣德二年秋作。
白水魚竿客,清秋鶴發翁①。胡為來幕下,隻合在舟中②。(首段敘情,言致悶之由,蓋不樂居幕府而欲遂其幽閑也。幕下、舟中,領下二段。申涵光曰:胡為二句,語似太率。)
①《後漢·趙典傳讚》:“大儀鶴發。”注:“白發也。”庾信賦:“予老矣,鶴發雞皮。”
②在舟,與漁樵為侶也。
黃卷真如律①,青袍也自公②。老妻憂坐痺③,幼女問頭風。平地專欹倒,分曹失異同④。禮甘衰力就,義忝上官通。疇昔論詩早,光輝仗鉞雄⑤。寬容存性拙⑥,剪拂念途窮⑦。露裛思藤架,煙霏想桂叢⑧。信然龜觸網⑨,直作鳥窺籠⑩。(此述幕中勞瘁之態。露藤、煙桂,欲息草堂而不得也。如律、自公,言為官守所拘。坐痹、頭風,恐致多病。欹倒,頹憊已甚。異同,意見不侔。衰力如此,而甘就列者,以義與嚴公通好也。論詩四句,俱就武言。
寬容剪拂,厚故交也。觸網、窺籠,言不得遂己優遊之性。)
①《唐會要》:天寶四載十一月,敕禦史依舊置黃卷,書闕失,每歲委知雜禦史長官比類能否,送中書門下,改轉日褒貶。光武詔:“敢拘執論如律。”《儒林傳》:“他如律。”
②《唐誌》:尚書員外郎,從六品上。上元元年製,五品服淺緋,六品服深綠。“朱注”公時已賜緋,而雲青袍者,以在幕府故耳。舊注謂青袍九品服,誤矣。昔在朝班,則自公退食。今青袍從事,亦自公而退矣。
③漢安帝讚:即位痿痺。痺,腳冷濕病也。
④《漢·食貨誌》:乃分遣禦史廷尉正監分曹。《世說》:桓玄北伐,人間頗有異同之論。
⑤《吳誌》:孫堅曰:“古之名將,仗鉞臨眾。”
⑥《世說》:謝之寬容,愈表於貌。
⑦《廣絕交論》:“剪拂使其長鳴。”
⑧淮南小山:“桂樹叢生兮山之幽。”
⑨《史·龜策傳》:龜使抵網,而遭漁者得之。
⑩《齊書》:劉善明謂沈攸之曰:“此已籠之鳥耳。”《秋興賦》:“池魚籠鳥,有江湖山藪之思。”“吳注”《鶡冠子》:籠中之鳥,空窺不出。
西嶺紆村北,南江繞舍東①。竹皮寒舊翠,椒實雨新紅②。浪簸船應坼,杯幹甕即空。藩籬生野徑,斤斧任樵童。束縛酬知己③,蹉跎效小忠④。周防期稍稍⑤,太簡遂忽忽⑥。曉入朱扉啟⑦,昏歸畫角終⑧。不成尋別業⑨,未敢息微躬⑩。(此述草堂景物之勝。曉入昏歸,趨走幕府之不暇也。西嶺、南江,此遠景。竹翠、椒紅,此近景。船應坼,不暇修。甕即空,不暇釀。生野徑,聽人行。任樵童,憑人采矣。今束縛而酬知已者,亦以蹉跎日久,欲效小忠耳。雖涉世亦念周防,而生性終傷太簡。晨夕之間,往來幕下,安能偃息茅堂乎。申涵光曰:束縛二句,感恩語,說得悲酸。)
①“錢箋”南江,即二江也。《舊書》雲,結廬枕江。《元和郡縣誌》:大江,一名汶江,一名流江,經成都縣南七裏,李冰穿二江,成都中皆可行舟於浣花裏。
②《詩》:“椒聊之實。”
③《說苑》:鮑叔奉酒而起曰:“祝在君無忘其出而在莒也,使管仲無忘其束縛而從魯也。”
④《世說》:周處曰:“年以蹉跎,終無所成。”《楚辭》:“陳誠兮效忠。”《京房傳》:“可謂小忠,未可謂大忠也。”
⑤杜預《左傳序》雲:包周身之防。
⑥太簡,出《論語》。
⑦徐伯陽詩:“丹城壁日啟朱扉。”
⑧張正見詩:“風前噴畫角。”
⑨石崇《思歸引》:“肥遁於河陽別業。”
⑩沈約詩:“遇可淹留處,便欲息微躬。”
烏鵲愁銀漢,駕駘怕錦幪①。會希全物色②,時放倚梧桐③。(末結呈嚴本意,見出幕可以遣悶矣。愁銀漢,無填河之力。怕錦幪,乏致遠之才。惟望全其物色,庶得逍遙自適耳。《杜臆》:物色,謂幸全體麵。此章,首尾各四句,中二段各十六句。)
①《七諫》:“卻騏驥而不乘兮,策駑駘以取路。”
②何遜詩:“華池物色新。”
③《莊子》:“倚樹而吟,據槁梧而瞑。”
周必大《益公詩話》:韓退之上張仆射書雲:“使院故事,晨入夜歸,非有疾病事故,輒不許出,抑而行之,必發狂疾。”乃知唐藩鎮之屬,皆晨入昏歸,亦自少暇。知牛僧孺待杜牧,固不以常禮也。
王嗣奭曰:觀公此詩,知非縱情傲誕矣。即幕僚不合,止雲“分曹失異同”,而平地傾欹,且又自分其過,可以覘公所養矣。
黃生曰:公與嚴武始終睽合之故,具見此一詩。蓋公在蜀,兩依嚴武,其於公故舊之情,不可謂不厚。及居幕中,未免以禮數相拘,又為同輩所譖,此公所以不堪其束縛,往往寄之篇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