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編在廣德元年冬作。《爾雅》釋:草竹四寸有節曰桃枝。《書·顧命》:“敷重篾席。”疏:“即桃枝竹。”戴凱之《竹譜》:桃枝皮赤,編之滑勁可為席。揚雄《蜀都賦》:筇節桃枝。木華《海賦》:“桃枝篔簹。”
左思《蜀都賦》:“靈壽桃枝。”注:“桃枝,竹屬,出墊江縣,可以為杖。”
《元和郡縣誌》:合州銅梁山出桃枝竹。東坡《跋桃竹杖引後》:桃竹,葉如棕,身如竹,密節而實中,犀理瘦骨,蓋天成拄杖也,出巴渝間。郭璞有《桃杖讚》;子美有《桃竹歌》。《杜臆》:桃竹即棕竹,川東至今有之。
江心磻石生桃竹,蒼波噴浸尺度足①。斬根削皮如紫玉,江妃水仙惜不得②?梓潼使君開一束③,滿堂賓客皆歎息。(首言竹杖之美,贈自章公。生磻石,則質堅。浸蒼波,則體潤。尺度足,長短適宜。如紫玉,光澤可玩。)
①《北史·楊津傳》:受絹依公尺度。
②《列仙傳》:江妃二女,出遊漢江湄,逢鄭交甫,解佩與之。王逸《楚辭注》:“馮夷,水仙人也。”《江賦》:“馮夷倚浪以傲睨,江妃含嚬而綿眇。”
③“鶴注”梓州,為梓潼郡,以東倚梓林、西枕潼水也。
憐我老病贈兩莖,出入爪甲鏗有聲①。老夫複欲東南征,乘濤鼓枻白帝城②。路幽必為鬼神奪,拔劍或與蚊龍爭。(此喜得竹杖而深加愛護。鏗有聲,明其堅勁。東南征,將適吳楚也。拔劍衛杖,用澹台子羽拔劍碎璧事。)
①“張遠往”《隱逸傳》:郭休有一拄杖,色如朱染,叩之有聲,遇夜則光照十步,持之登高涉險,未嚐失足。
②《楚辭》:“漁父鼓枻而去。”注:“鼓枻,鼓舷鳴也。”
重為告曰:杖兮杖兮,爾之生也甚正直,慎勿見水踴躍學變化為龍①,使我不得爾之扶持②,滅跡於君山湖上之青峰③。噫,風塵澒洞兮豺虎咬人④,忽失雙杖兮吾將曷從。(此見竹杖靈奇,恐其變化而去,故複為丁寧祝告之詞。吳論:重告者,重複其語以結上文,猶《楚辭》“亂曰”之類。風塵,言亂離。豺虎,比寇盜。見扶衰避患,皆藉此杖。結語感慨,意特奇縱。此章,各六句分段,前兩段各一韻,後一段兼兩韻。
①《神仙傳》:壺公遣費長房歸,以一竹杖與之曰:“騎此當還家中矣。”
長房騎杖,忽然如眠,便到家,以竹杖投葛陂中,視之乃青龍耳。楊德周曰:此兼用豐城之劍躍出延津,幾於風雨晦冥,天地澒洞,異哉!②《內則》:出入則或先或後,而敬扶持之。
③《博物誌》:君山,洞庭湖山也,帝之二女居之,曰湘夫人。《水經注》:君山有石穴,潛通吳之包山,郭景純所謂巴陵地道者也。是山湘君之所遊處,故曰君山。
④《前漢·食貨誌》:罷夫贏老:易子而其骨。《六書正》:俗作咬,非。咬音五考切,咬音居肴切。
朱鶴齡曰:此詩蓋借竹杖規諷章留後也。既以踴躍為龍戒之,又以忽失雙杖危之,其微旨可見。
鍾惺曰:此詩調奇、法奇、語奇,而無撒潑之病,氣奧故也。
王嗣奭曰:公自雲“老去詩篇渾漫與”,是真話。廣德以來之作,俱漫成者,故其得夫相參,失之或淺率無味,得之則出神入化。此等詩,俱非苦心極力所能到也。
黃生曰:一竹杖耳,說得如此珍貴,便增其詩多少斤兩。
又曰:前是對主人語,後是對杖語,故作一轉,用“重為告曰”字,蓋詩之變調,而其源出於騷賦者也。後段亦非告杖,暗諷朋友之不可倚仗者耳,細味語氣自見。
宋之問騷體詩有《嵩山天門歌》:“登天門兮坐盤石之磷,前兮未半,下漠漠兮無垠。紛窈窕兮岩倚披以鵬翅,洞膠葛兮峰稜層以龍鱗。鬆移岫轉,左變而右易;風生雲起,出鬼而入神。吾亦不知其靈怪如此,願遊杳冥兮見羽人。重曰:天門兮穹崇,回合兮攢菆。鬆萬接兮拄日,石千尋兮倚空。晚陰兮足風,夕陽兮赩紅。試一望兮奪魄,況眾妙之無窮。”此杜詩《桃竹杖引》所自出,然杜之靈奇,卻勝於宋之雋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