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西山三首

  “鶴注”此廣德元年,鬆州被圍時作。“盧注”《圖經》雲:岷山巉絕崛立,捍阻羌夷,全蜀依為巨屏。

  夷界荒山頂,蕃州積雪邊①。築城依白帝②,轉粟上青天③。蜀將分旗鼓,羌兵助鎧鋌④。西南背和好,殺氣日相纏⑤。(此章記西山時事。首聯言地之逼,次聯言守之難,三聯言戰之急,未聯言戰之急,末聯言戰之故。荒山頂,望可見。雪嶺邊,近易侵也。依白帝,擬其高。上青天,狀其險。蜀將,會討之師。羌兵,服屬之夷。背和尚殺,故須同仇以敵愾。《杜臆》:築城、轉粟,見謀國者之失算。高適諫之不聽,則有分其過者矣。)

  ①“錢箋”《元和郡縣誌》:岷山,即汶山,南去青城山百裏,天色晴明,望見成都。山頂停雪,常深百丈,夏月融泮,江川為之洪溢,即隴之南首也。李宗諤《圖經》:維州,南界江城,岷山連嶺而西,不知其極,北望高山,積雪如玉,東望成都若井底,一麵孤峰,三麵臨江,是西蜀控吐蕃之要衝。

  ②黃希曰:白帝,西方之帝也,舊引夔州白帝城,非是。

  ③《漢·韓安國傳》:“轉粟輓輸。”李白《蜀道難》: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高適《請減三城戍兵疏》:“平戎以西數城,邈若窮山之巔,蹊隧險絕,運糧於束馬之路,坐甲於無人之鄉。”

  ④公《東西兩川說》:仍使羌兵各係其部落。鎧,頭盔。鋋,小矛。

  ⑤蔡琰《笳曲》:殺氣朝朝衝塞門。

  其二

  辛苦三城戍,長防萬裏秋。煙塵侵火井,雨雪閉鬆州①。風動將軍幕,天寒使者裘②。漫山賊營壘,回首得無憂。(次章記鬆州之圍。上四敘寇邊之事,下四歎安邊無策。戍卒防秋,而犯邊者屢至。侵火井,彼深入矣。閉鬆州,此被圍矣。行軍遣使,和戰兩疲,賊壘漫山,長驅莫遏也。

  ①鶴曰:《唐誌》:火井在邛州,有火井縣。《九域誌》雲:有火井在蓬州。蓬與果、巴州為鄰,而邛與雅州為鄰,雅去羈縻羅岩州不滿三百裏,此當指邛而言。鬆、維二州,唐屬西川,自廣德元年後吐蕃複置行州,以首領為刺史司馬矣。

  ②蔡邕樂府:“海水知天寒。”

  其三

  子弟猶深入①,關城未解圍。蠶崖鐵馬瘦,灌口米船稀②。辯士安邊策③,元戎決勝威④。今朝烏鵲喜⑤,欲報凱歌歸⑥。(三章,憂鬆州將陷也。上四言時勢之危,下四望和戰有成。鐵馬瘦,米船稀,見兵疲糧盡矣。軍幕、使裘,戰和無益,而猶雲辯士、元戎者,蓋思兩者之中,得一以濟,庶可卻敵而凱旋耳。

  ①公《東西兩川說》:兼差堪戰子弟向二萬人,足以備邊守險。

  ②《寰宇記》:蠶崖關在導江縣西北四十七裏。《寰宇記》:灌口鎮在導江縣西六十裏。《方輿勝覽》:淳熙五年,胡元質奏曰:唐之季年,吐蕃入寇,必入黎文。南詔入寇,必入沈黎。吐蕃、南詔合入寇,必出灌口。沈、黎兩州去成都尚千裏,關隘阻足以限隔。惟灌口一路,去成都止百裏,又皆平陸,朝發夕至。威、茂兩州即灌口之蔽障。希曰:《唐誌》:彭州導江縣有蠶崖關。《寰宇記》:灌口山,在西嶺有天彭關。又雲:有灌口鎮在彭州九隴縣,然則蠶崖、灌口蓋在彭州也。庾信賦:“陶侃空爭米船,顧榮虛搖羽扇。”

  ③《莊子》:“辯士無談說之序則不樂。”《範睢傳》:範睢、蔡澤,世所謂一切辯士。《趙充國傳》:“全師保勝,安邊之策。”

  ④《詩》:“元戎十乘,以先啟行。”《史記》:“決勝千裏之外。”

  ⑤《西京雜記》:烏鵲噪而行人至。

  ⑥凱歌,見前《贈高適》詩注。

  公抱憂國之懷,籌時之略,而又洊逢亂離,故在梓閬間有感於朝事邊防,凡見諸詩歌者,多悲涼激壯之語。而各篇精神煥發,氣骨風神,並臻其極。

  此五律之入聖者,熟複長吟,方知為千古絕唱也。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