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詩乃初入蜀時作,當在上元元年,光弼破安太清、史思明之後,故雲“百萬傳深入。”若上元二年,玉思禮已死,不得致望於尚書矣。晉武帝詔:“思所以散愁養氣。”
久客宜旋旆①,興王未息戈②。蜀星陰見少,江雨夜聞多。百萬傳深入③,衰區望匪他④。司徒下燕趙,收取舊山河。(首章,以北伐之功望諸李光弼也。因久客而思靖亂,從有愁處說到散愁。三四,承首句,言作客淒涼。五六,承次句,欲河北息兵。望匪他,注下司徒。)
①潘嶽《永逝文》:“回首兮旋旆。”
②謝瞻詩:“拿來扶興王。”
③陳琳《設難》:“合百萬師若運諸掌者,義也。”《出師表》:“深入不毛。”
④《後漢書》:自致寰區之外。盧諶詩:“綢繆委心,自同匪他。”
其二
聞道並州鎮①,尚書訓士齊②。幾時通薊北③?當日報關西④。戀闕丹心破⑤,沾衣皓首啼⑥。老魂招不得,歸路恐長迷。(次章,以討賊之事兼望王思禮也。因世亂而念歸途,本欲散愁,愁仍未散。薊平報捷,則息戈可望;心破淚沾,恐久客莫歸。又與前章相應。)
①《唐書》:太原府,本並州,開元十一年為府,天寶元年曰北京。
②《舊書・肅宗紀》:乾元二年七月,以兵部尚書、潞泌節度使、霍國公王思禮兼太原尹,充北京留守。思禮本傳,光弼徙河陽,思禮代為河東節度,用法嚴整,人不敢犯。
③王褒詩:“桑生薊北寒。”
④《杜臆》:關西謂京師,地在潼關函穀之西也。舊注謬。
⑤《西征賦》:猶犬馬之戀主,竊托慕於闕庭。
⑥李陵書:“皓首而歸。”
王嗣奭曰:題雲“散愁”,故前章總起,後章總結,皆說自己心事。中間將司徒、尚書,聯絡上下。兩章隻如一章,此幾章法之妙。
朱鶴齡曰:史:鄴城之潰,惟思劄與光弼軍獨完,尋破思明別將於潞城東,乃當時名將也。故以收薊北、報關西望之。又雲:諸將中,獨屬望王、李者,公意思明在東都,範陽必空虛可圖,欲光弼乘河陽之捷,長驅燕趙,傾其根本。思禮以潞澤之兵會之,即前詩“斬鯨遼海波”意也。以“散愁”命題,深旨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