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詩中“長驅五六年”之說,當是上元元年在成都作。“顧注”公於乾元二年春,自東都回華州,客秦州,寓同穀,至成都,奔走四千裏,自天寶十四載安史倡亂,至乾元之未上元之初,為五六年。
洛城一別四千裏,胡騎長驅五六年①。草木變衰行劍外②,兵戈阻絕老江邊③。思家步月清宵立④,憶弟看雲白日眠⑤。聞道河陽近乘勝⑥,司徒急為破幽燕⑦。(首二領起恨別。四千裏,言其遠。五六年,言其久。行劍外,承四千裏。老江邊,承五六年。思家憶弟,傷洛城阻亂。乘勝破燕,望胡騎早平。劍外,劍門之外。江邊,錦江之邊。宵立晝眠,憂而反常也。)
①《漢書・周勃傳》:“擊胡騎平城下。”曹植詩:“長驅陷匈奴。”
②《九辯》:“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③《魏誌・田疇傳》:“道路阻絕,寇虜縱橫。”
④薛道衡詩:“空庭聊步月,閑坐獨臨風。”潘尼《桑樹賦》:“含溢露於清宵。”
⑤王楙《野客叢談》:梁瑄不歸,弟璟每望東南白雲,慘然久之。
⑥“朱注”《李光弼傳》:乾元二年冬十月,光弼悉軍赴河陽,大破賊眾。上元元年,進圍懷州。《通鑒》:上元元年三月,光弼破安太清於懷州城下。夏四月,又破史思明於河陽西渚。此河陽乘勝之事也。傅毅樂府:“乘勝席卷遂南征。”
⑦至德二載,加李光弼檢校司徒。
顧宸曰:破幽燕之策,當時見及者不過數人。清河李萼告顏真卿,請分兵開崞口,討汲、鄴以北,至於幽陵。時哥舒翰守漁關,郭子儀、李光弼上言,請引兵直取範陽,覆其巢穴。此漁關未破前事也。又:李泌對肅宗,請令光弼自太原出井陘,子儀自馮翊入河東。來春,命建寧為範陽節度大使,並塞北出,與光弼南北犄角,以取範陽,破其巢穴。此祿山未死時事也。及祿山死,河東平,泌勸上如前策,遣安西及西域之眾,並塞西北,自歸檀南取範陽,永絕根本。此長安未複時事也。萼與李、郭之策不行,是以有靈武之奔。泌之策不行,是以有九節度之潰。至上元元年,光弼乘河陽之勝,遂平懷州。此時長安已複,慶緒已死,直搗幽燕,萬萬不容更緩,故下一“急”字,蓋深惜前三策之不早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