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記》:韋鑒子鶠工山水、高僧、奇士、老鬆、異石,筆力勁健,風格高舉。人知鶠善馬,不知鬆石更佳。
天下幾人畫古鬆①?畢宏已老韋偃少②。絕筆長風起纖末③,滿堂動色嗟神妙④。(首讚韋偃畫鬆。《杜臆》:起二句語氣平緩,忽接以絕筆長風二句,何等筆力!)
①隋煬帝詩,“古鬆惟一樹。”
②封演《聞見記》:畢宏,天寶中禦史,善畫古鬆。後見張璪,於是閣筆。張彥遠《名畫記》:大曆二年,畢宏為給事中,畫鬆石於左省廳壁,好事者皆詩詠之。改京兆少尹為左庶子。樹石擅名於代,樹木改步變古,自宏始也。
③杜預《春秋左傳序》:“絕筆於獲麟。”絕筆,畫成而閣筆也。張載詩:“徘徊向長風。”《長笛賦》:“其應清風也,纖末奮梢。”
④謝莊《月賦》:“滿堂變容。”《吳都賦》:“斯實神妙之響象。”
兩株慘裂苔蘚皮,屈鐵交錯回高枝①。白摧朽骨龍虎死②,黑入太陰雷雨垂③。(次摹古鬆之狀。“朱注”皮裂,故幹之剝蝕如龍虎骨朽。枝回,故葉之陰森如雷雨下垂。“張綖注”白摧,言畫之枯淡處。黑入,言畫之濃潤處。《杜臆》:寫雙鬆止四句耳,而冥思玄構,幽致深情,更無剩義。)
①屈鐵,枝曲而黑也。《神仙傳》:薊子訓,手足交胸上,不可得伸,狀如屈鐵。謝惠連賦:“散漫交錯,氖氫蕭索。”
②《韓非子》:朽骨爛肉,施於土地。
③《史記索隱》:極南為太陽,極北為太陰。
鬆根胡僧憩寂寞,龐眉皓首無往著①,偏袒右肩露雙腳②,葉裏鬆子僧前落③。(又記鬆下僧人。《杜臆》:入老僧一段,突兀瀟灑,窅冥靈超,更有神氣。)
①《漢書》:武帝過郎署,見顏駟龐眉皓發。李陵書:“皓首而歸。”《楞嚴經》:名無住行,名無著行。
②《金剛經》: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朱注”《長水經疏》:袒,肉袒也。西方俗儀:見王者必肉袒,示非敢有犯。佛教亦隨此用,然此以表將荷大法之重擔耳。
③鬆子,見夔州詩注。
韋侯韋侯數相見,我有一匹好東絹①,重之不減錦繡段②。已令拂拭光淩亂,請公放筆為直幹③。(此索韋畫鬆也。《杜臆》:韋之畫鬆,以屈曲見奇,直便難工。匹絹幅長,汝能放筆為直幹乎?戲之也。此章四段,四轉韻,前各四句,末段五句。)
①吳曾《漫錄》:東絹,關東絹也。庾肩吾《答武陵王資絹啟》:關東之妙,潛織陋其卷綃。“朱注”《唐誌》:東川陵州,土貢鵝溪絹。黃希曰:《三國誌》:李衡,州裏有千樹木奴,不責汝衣食,歲止一匹絹,亦可用矣。坡集詩注:鵝溪,在梓州鹽亭縣。出絹甚良,時人謂之鵝溪絹,即東絹也。
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段。”謝脁詩:“雲錦相淩亂。”
③放筆,縱筆也。丘遲詩:“直幹無曲枝。”
《唐詩紀事》載湯文圭《九華雨吟》“雷劈老鬆疑虎怒,雨衝陰洞覺龍腥”,與杜詩“白摧配骨龍虎死,黑入太陰雷雨垂”,造句奇峭,足以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