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公初至成都時作。先主建安二十六年即帝位,冊亮為丞相,錄尚書事。《方輿勝覽》:廟在府西北二裏。武侯初亡,百姓遇節朔,各私祭於道中。李雄稱王,始為廟於少城內。桓溫平蜀,夷少城,獨存孔明廟。
丞相祠堂何處尋①?錦官城外柏森森②。映階碧草自春色③,隔葉黃鸝空好音④。三顧頻繁天下計⑤,兩朝開濟老臣心⑥。出師未捷身先死⑦,長使英雄淚滿襟⑧。(上四祠堂之景,下四丞相之事。首聯,自為問答,記祠堂所在。草自春色,鳥空好音,此寫祠廟荒涼,而感物思人之意,即在言外。天下計,見匡時雄略。老臣心,見報國苦衷。有此兩句之沉摯悲壯,結作痛心酸鼻語,方有精神。宋宗忠簡公臨歿時誦此二語,千載英雄有同感也。)
①直書丞相,尊正統名臣也。朱子《綱目》大書丞相亮出師,先後同旨。題稱蜀相,仍舊稱耳。《寰宇記》:諸葛武侯祠,在先主廟西,府城西有故宅。王逸《楚辭注》:“公卿祠堂。”
②《華陽國誌》:成都西城,故錦官城也。錦江,織錦濯其中則鮮明,他江則不好,故命曰錦官。孫季昭曰:成都呼為錦官城,以江山明麗,錯雜如錦也。“趙注”或以其地有錦官,如銅官、鹽官之類。此更見官字取義。嚐觀範至能參政作詩,每官為一集,所著《錦官集》,蓋鎮成都時作,乃親見成都為錦官城,故取以名之耳。“顧注”《儒林公議》曰:成都先主廟側,有諸葛武侯祠,祠前有大柏,係孔明手植,圍數丈,唐相段文昌有詩刻存焉。唐末漸枯,曆王建、孟知祥二偽國不複生,然亦不敢伐。皇宋乾德五年丁卯夏五月,枯柯再生。餘於皇祐初守成都,又八十年矣,新技聳雲,枯幹存者若老龍之形,正所謂柏森森也。潘嶽《懷舊賦》:“柏森森以攢植。”
③江淹詩:“幽冀生碧草。”謝朓詩:“春色滿皇州。
④陸璣《詩疏》:“黃鳥,黃鵬留也,或謂之黃栗留,幽州人謂之黃鶯,一名倉庚,一名商庚,一名鵹黃,一名楚雀,齊人謂之摶黍。”何遜詩:“黃鵬隱葉飛。”《詩》:“睆黃鳥,載好其音。”何遜《行孫氏陵》詩:“山鶯空樹響,壟月自秋暉。”空字、自字,不勝寥落之感,此詩即用其意。
⑤《出師表》:“三顧臣於草廬之中。”頻繁,言頻數繁多也。陸雲詩:“黃鉞授征,錫命頻繁。”庚亮《辭中書令表》:“頻煩省闥,出總六軍。”《韓非子》:“周公旦假為天子七年,非為天下計也,為其職也。”
⑥兩朝,指先主、後主。《杜臆》謂欲複高光舊業,似遠。《賈誼傳》:“搴兩朝之器。”“朱瀚注”開濟,謂章武開基,建興濟美。《諡法》:“開物濟務。”《司馬瑋傳》:“性開濟好施。”又《桓宣傳》:“開濟篤素。”趙充國曰:“無逾於老臣矣。”
⑦《諸葛亮傳》:“亮悉大眾,由斜穀出,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懿對於渭南,相持百餘日,疾卒於軍。
⑧《蜀誌》:“天下英雄,喁喁有望。”王筠詩:“淚滿橫波目。”周甸曰:薛逢《籌筆驛》詩:“出師表上留遺恨,猶自千年激壯夫。”羅隱《武侯祠》詩:“時來天地雖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籲!漢運告終,天嗇其壽,使不能盡展其才,以光複大業。讀二三君子之詩,未嚐不流涕歎息也。
楊慎曰:正德戊寅,於武侯祠見壁間有詩雲:“劍江春水綠沄沄,五丈原頭日又暖。舊業未能歸後主,大星先已落前軍。南陽祠宇空秋草,西蜀關山隔暮雲。正統不慚傳萬古,莫將成敗論三分。”此詩始終皆武侯事,雖子美或未過之,惜不知其姓氏耳。
今按:杜詩先祠廟而後吊古,此詩先吊古而後祠廟。其雲春水,指當時出師之時;又雲秋草,乃後人謁祠之日。結用“萬古”、“三分”,亦本杜詠懷諸葛詩。但杜是以虛對實,此則以實對虛,尤為斟酌耳。此詩升庵闕其姓名,後閱《七修類稿》,載戴天錫集句,知是元人吳漳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