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一節 鹿頭山

  《唐書》:漢州德陽縣有鹿頭關,關在鹿頭山上,南距成都百五十裏,高崇文擒劉辟於此。《全蜀總誌》:鹿頭山,在德陽縣治北三十餘裏。

  鹿頭何亭亭①,是日慰饑渴②。連山西南斷,集體見千裏豁③。遊子出京華④,劍門不可越。及茲險阻盡⑤,始喜原野闊⑥。(此初至蜀地而喜。首句點題。俯見千裏,乃山上遙望者,中後兩段,俱承此。主洙曰:自秦入蜀,川嶺重複,極為險阻,及下鹿頭關,東望成都,沃野千裏,蔥鬱之氣,乃若煙霞靄然。)

  ①《寰宇記》:古老雲:昔有張鹿頭居此,因以為名。《西都賦》:“狀迢迢以亭亭。”

  ②應璩詩:“以副饑渴懷。”

  ③《蜀誌・諸葛亮傳》:“益州險塞,沃野千裏。”江總詩:“山豁自疏快。”

  ④郭璞詩:“京華遊俠窟。”

  ⑤《左傳》:“逾越險阻。”

  ⑥《淮南子》:“周視原野。”

  殊方昔三分①,霸氣曾間發。天下今一家②,雲端失雙闕③。悠然想揚馬④,繼起名肆兀⑤。有文令入傷,何處埋爾骨⑥!(此思蜀中古跡。

  先主霸業,揚、馬文章,皆垂名千載者。失雙闕,無複當時宮殿矣。何處埋,不見往日遺蹤矣。)

  ①裴秀《九州圖論》:“絕域殊方之迥。”《蜀誌》:“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②《記》:“聖人能以天下為一家。”

  ③古詩《善哉行》:“遊戲雲端。”《蜀都賦》:“華闕雙邈,重門洞開。”孫綽《天台賦》:“雙闕雲諫以夾路。”

  ④何遜墓誌:“竟收揚馬。”《華陽國誌》:“司馬相如耀文上京,揚子雲齊聖廣淵,斯蓋華岷之靈標,江漢之精華也。”

  ⑤繼起,謂揚繼馬後。硉兀,危石也。

  ⑥蔡琰《笳曲》:“死當埋骨兮長已矣。”

  紆餘脂膏地①,慘澹豪俠窟②。仗鉞非老臣③,宣風豈專達④。冀公柱石姿⑤,論道邦國活⑥。斯人亦何幸,公鎮逾歲月。(此幸撫蜀得人也。蜀本膏腴豪俠之場,自經喪亂,不免元氣日虧,必得老臣仗鉞,方能播宣風教,專達朝廷。裴冕以宿望而鎮此邦,可為生民厚庇矣。此章三段,各八句。)

  ①《上林賦》:“紆餘逶迤。”高曰:紆餘,廣遠貌。《蜀都賦》:“內函要害於膏腴。”《華陽國誌》:蜀人稱郫繁曰膏腴,綿洛為浸沃。

  ②又曰:秦克六國,輒徙其豪俠於蜀,家有鹽銅之利,人擅山川之材,簫鼓歌吹,擊鍾肆懸,富侔公室,豪過田文。王褒詩:“豪俠競交遊。”

  ③《吳誌》:孫堅曰:“古之名將,仗鉞臨眾。”《漢書》:疏廣曰:“聖主惠養老臣。”

  ④《後漢・隗囂傳》:“威命四布,宣風中嶽。”《周禮》:“大事則從其長,小事則專達。”《杜臆》:中宗時,蕭至忠為專達中丞,謂事得專達於天子,不受人節製。

  ⑤《舊唐書》:至德二載十二月,右仆射裴冕封冀國公,乾元二年六月,拜成都尹,充劍南西川節度使。據詩雲:“公鎮逾歲月”,則裴冕拜成都尹當在是年六月之前,恐《舊書》有誤。許靖《與曹操書》:“扶危持傾,為國柱石。”晉嚴纘疏:“宜得柱石之士如周昌者。”

  ⑥《書》:“論道經邦。”

  李長祥曰:自秦州至此,山川之奇險已盡,詩之奇險亦盡,乃發為和平之音,使讀者至此,別一世界。情移於境,不可強也。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