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注”此是至德二載,公既為拾遺時作。故詩雲:“奪我同官良。”涼州武威郡,唐屬隴右,乃河西節度所治。
驄馬新鑿蹄①,銀鞍被來好②。繡衣黃白郎③,騎向交河道④。問君適萬裏⑤,取別何草草⑥。(首敘侍禦赴武威。)
①《漢書》:桓典為禦史,常乘驄馬,語曰:“行行且止,避驄馬禦史。”《周禮》:頒馬攻特。注:牡馬蹄齧,不可乘用,故因夏乘馬而攻鑿其蹄。
②祖孫登詩:“飛塵暗金勒,落淚灑銀鞍。”
③《漢書》:武帝遣直指使者,衣繡衣,杖斧,分部逐捕群盜。“朱注”或曰:黃白,即漢書銀黃。顏師古注:銀,銀印也。黃,金印也。北齊樂曲:“懷黃綰白,鵷鷺成行。”
④交河,注見二卷。
⑤應瑒詩:“遠適萬裏道,歸來未有由。”
⑥《詩》:“勞人草草。”
天子憂涼州,嚴程到須早①。去秋群胡反,不得無電掃②。此行收遺曠③,風俗方再造④。(此申奉命急赴之故。)
①宋之問詩:“嚴程無休隙。”
②《後漢・皇甫嵩傳》:“旬月之間,神兵電掃。”
③收是平定安集之意。顏延之詩:“留滯感遺民。”
④宋武帝詔:“弘濟朕躬,再造王室。”
族父領元戎①,名聲國中老②。奪我同官良③,飄颻按城堡④。使我不能餐⑤,令我惡懷抱③。(此述同僚繾綣之情。奪我同官,蓋杜鴻漸題為判官也。)
①父之從祖昆弟為族父。《唐書》:至德二載五月,以武部侍郎杜鴻漸為河西節度使。《詩》:“元戎十乘,以先啟行。”謝朓《恩教》:“任總侯怕,受鉞元戎。”洙曰:元戎,元帥也。
②《荀子》:“彼貴我名聲。”《記》:“有虞氏養國老於上庫。”
③《左傳》:“同官為僚。”
④《通鑒注》:武威郡治姑臧,舊城匈奴所築,張氏據河西,又增築四城廂,並舊城為五,又二城未知誰所築。
⑤蔡琰《悲憤詩》:“饑當食兮不能餐。”
⑥孫楚詩:“惆悵盈懷抱。”
若人才思闊,溟漲浸絕島①。樽前失詩流②,塞上得國寶③。皇天悲送遠,雲雨白浩浩④。(此敘憐才借別之意。)
①沈約詩:“溟漲無端倪。”
②楊修書:“古詩之流。”
③《左傳》:“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北史・文苑傳》:“江漢英靈,燕趙奇俊,並該天網之中,俱為大國之寶。”
④鮑照詩:“暫交金石心,須臾雲雨隔。”
東郊尚烽火①,朝野色枯槁②。西極柱亦傾③,如何正穹昊④。(末傷邊境未寧,望其力為匡救。此章前四段各六句,後段四句收。)
①《書》:“保釐東郊,烽火,見四卷。”
②《楚辭》:“形枯槁而獨留。”
③《列子》“常怒流於西極。”又:“折天柱。”
④傅昭詩:“皇猷屬穹昊。”
朱鶴齡曰:去秋群胡反,趙次公、黃希諸注,皆指吐蕃,非也。《唐書》:至德元載,吐蕃陷威戎等諸軍,入屯石堡,此在右河鄯等州,而河西涼州未嚐陷。《通鑒》:至德二載,河西兵馬使蓋庭倫,與武威九姓商胡安門物等,殺節度使周泌,聚眾六萬,武威大城之中,小城有七,賦據其五,二城堅守。度支判官崔稱與中使劉日新,以二城兵攻之,旬有七日,平之。此雲群胡反,正指其事。曰去秋者,討平在正月,而發難則在去秋,是時武威雖複,而餘亂尚有未戢者,故欲早到涼州,安黎甿而按城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