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注”以前篇“雨過蘇端”考之,當是至德二載三月甲戌,雨止之後作。今按:前篇雲“久旱雨亦好”,此篇雲“既雨晴亦佳”,兩章為同時作明矣。
皇天久不雨①,既雨晴亦佳②。出郭眺西郊③,肅肅春增華④。青熒陵肢麥⑤,窈窕桃李花⑥。春夏各有實⑦,我饑豈無涯⑧。(首言雨後初晴,麥果有望,以見晴之可喜。)
①魏文帝《愁霖賦》:“仰皇天而太息。”《易》:“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②又:“既雨既處。”
③《記》:“四郊多壘。”
④陶潛詩:“肅肅其風。”肅肅,整齊貌。春華,春光華美也。
⑤《西部賦》:“琳瑉青熒。”《莊子》:“青青之麥,生於陵陂。”王肅《詩注》:“善心曰窈,善容曰窕。”此借形花意也。
⑥曹植詩:“容華若桃李。”
⑦實謂穀實、果實,有實則可以充饑矣。
⑧《莊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幹戈雖橫放①,慘澹鬥龍蛇②。甘澤不猶愈③,且耕今未賒。丈夫則帶甲④,婦女終在家。力雖及黍稷⑤,得種菜與麻。(次言亂時得雨,耕種可資,尤見晴之可喜。幹戈龍蛇,指祿山之亂。猶愈,言猶勝旱幹。未賒,言耕鋤未遲。夫征婦種,遭亂而農事多荒也。)
①《左傳》:“日尋幹戈,以相征討。”
②《世說》:“今先集其慘澹。”《漢・五行誌》:“皇極之不建,厥罰恒陰,時則有龍蛇之孽。”
③陸機《雲賦》:“甘澤霶霈。”《荊楚歲時記》:“夏必有三時雨,田家謂之甘澤。”
④《國策》:“帶甲百萬。”
⑤《詩》:“黍稷翼翼。”
千載商山芝①,往者東門瓜②。其人骨已朽③,此道誰疵暇④?英賢遇轗軻⑤,遠引蟋泥沙⑥。顧慚昧所適⑦,回首白日斜⑧。漢陰有鹿門⑨,滄海有靈查⑩。焉能學眾口(11),咄咄空谘嗟(12)!(末乃自敘已懷,傷亂而欲遠遁也。前引商山東門,思古人之高蹈,英賢二句,乃結上。後引鹿門海磋,愧避世之已遲,顧慚二句,乃起下。雖疊用四事,而意非重複,欲決意遠去,故不作空嗟。此章前兩段各八句,後段十二句收。)
①《高士傳》:四皓避秦入商雒山,作歌曰:“曄曄紫芝,可以療饑。”
②《蕭何傳》:邵平故秦東陵侯,秦破為布衣,貧,種瓜長安城東,甚美,世謂東陵瓜。
③《史記》:老聃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已朽矣。”
④《左傳》:“不汝疵瑕。”“朱注”《龜策傳》:“黃金有疵,白玉有瑕。”⑤《楚辭》:“轗軻不遇。”
⑥孔融《與曹操書》:“高翔遠引。”《揚子法言》:“龍蟠於泥,蚖其肆矣。”郭璞《江賦》:“混淪乎泥沙。”
⑦陶潛詩:“顧慚華髩,負影隻立。”顧,念也。
⑧張駿詩:“感此白日傾。”晉苕華詩:“日斜思鼓缶。”
⑨盛弘之《荊州記》:龐德公居漢之陰,司馬德操居洲之陽,望衡對字,歡情自接。希曰:鹿門在漢水之陰,地屬襄陽,非指漢陰郡。漢陰郡乃金州也。
⑩海上查,出《博物誌》,見十七卷《秋興》詩注。
(11)甄皇後詩:“眾口鑠黃金。”
(12)咄咄,用殷浩事,見本卷。《通鑒注》:咄咄,谘嗟語也。《阮籍傳》:谘嗟良久。
§§第6章 杜甫全集卷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