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醉時歌原注:贈廣文館博士鄭虔。

  《舊唐書》:天寶九載,國子監置廣文館。《唐語林》:天寶中,國學增置廣文館,以領詞藻之士。鄭虔久被貶謫,是歲始還京師參選,除廣文館博士。“鶴注”《舊書》:天寶十二載秋,令出太倉米。詩言“日祟太倉五升米”,正其時也,當是十三載春作。《杜臆》:此詩多自道苦情,故以醉歌命題。

  諸公袞袞登台省①,廣文先生官獨冷②。甲第紛紛厭粱肉③,廣文先生飯不足④。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過屈宋⑤。德尊一代常坎軻⑥,名垂萬古知何用⑦。(首歎鄭公抱負不遇。)

  ①《前漢・韓安國傳》:諸公莫不稱。《晉書》:王濟雲:“張華說漢史,袞袞可聽。”師氏曰:唐製,禦史台其屬有三院:一曰台院,二曰殿院,三曰察院,掌糾正百官之罪惡。省有三:一曰中書省,二曰尚書省,三曰門下省。台省,清要之職。謝混詩:“總轡出台省。”

  ②《舊書》:天寶九載七月,國子監置廣文館。《新書・鄭虔傳》:明皇愛虔才,欲置左右,以不事事,更置廣文館,以虔為博士。在官貧約,甚淡如也。王彥輔曰:《北齊書》:王晞曰:“非不愛作熱官,但處之爛熟耳。”黃希曰:世以宗正卿為冷卿,是亦冷官之意。

  ③漢高祖詔:列侯居邑,皆賜大第室。注:有甲乙次第,故曰第。張衡《西京賦》:“北闕甲第,當道直啟。”《孟嚐君傳》:“今君仆妾餘餘梁肉,而士不厭糟糠。”

  ④後漢鄭太有田四百頃,而食常不足。

  ⑤《文心雕龍》:“屈宋逸步,莫之能追。”

  ⑥桓玄書:“一代大事。”《楚辭・七諫》:“年既過半百兮,愁坎軻而留滯。”王逸雲:“坎軻,不遇也。”古詩:“坎軻長苦辛。”張綖注:坎軻,車失利貌。坎,一作轗,車不平也。軻,車折軸也。”

  ⑦《史記・伍子胥讚》:“名垂後世。”李密詩:“萬古傳名諡。”

  杜陵野客人更嗤①,被褐短窄鬢如絲②。日祟太倉五升米③,時赴鄭老同襟期⑥。得錢即相覓,沽酒不複疑⑤。忘形到爾汝⑥,痛飲真吾師⑦。(此敘同飲情事。時赴,公過鄭也。相覓,公要鄭也。痛飲吾師,正見襟懷相契。)

  ①《漢書》,元康元年,以杜東原上為初陵,更名杜縣為杜陵。

  ②《老子》:“被褐懷玉。”盧照鄰詩:“安知倦遊客,兩鬢漸如絲。”

  ③《舊唐書》:天寶十二載八月,京城霖雨,米貴,出太倉米十萬石,減價糶與貧人。《顏氏家訓》:齊吏部侍郎房文烈,霖雨絕糧,遣婢糶米。

  ④北齊高澄書:“繾綣襟期,綢繆素分。”

  ⑤《滑稽傳》:王先生懷錢沽酒。《括異誌》:道士張酒酒,得錢即沽酒。陶詩:“逝將不複疑。”

  ⑥郭象《莊子序》:“有忘形自得之懷。”《文士傳》:禰衡有逸才,與孔融為爾汝交,時衡年二十,融年已四十。

  ⑦《世說》:王孝伯雲:“但常得無事,痛飲讀《離騷》,可稱名士。”《齊書》:李元忠曰:“阮步兵吾師也,孔少府豈欺我哉!”

  清夜沉沉動春酌①,燈前細雨簷花落②。但覺高歌有鬼神③,焉知餓死填溝壑④。相如逸才親滌器⑤,子去識字終投閣⑥。(此痛飲以盡歡,承上杜陵一段。春夜燈前,飲之候。高歌動神,飲之興。相如、子雲,借古人以解慰也。)

  ①曹植詩:“清夜遊西園。”何遜詩:“沉沉夜看流。”應璩書:“酌彼春酒。”

  ②燈前,承夜。簷花,承春。庾信《燭賦》:“燈前桁衣疑不亮。”梁簡文詩:“細雨階前入。”江淹詩“共取落簷花”,劉邈詩“簷花初照月”,公詩“白花簷外朵”,皆實指簷前之花。《杜臆》雲:簷水落,而燈光映之,如落銀花,此另一說。

  ③石崇《思歸引》:“高歌淩雲兮樂餘年。”《列子》:“動天地,感鬼神。”師氏曰:言歌聲幽怨也。

  ④《前漢・朱買臣傳》:妻慧怒曰:“如公等,終餓死溝中耳。”左思詩:“當其未遇時,憂在填溝壑。”

  ⑤《漢書》:司馬相如今文君當壚,身著犢鼻褌,滌器於市中。《魏誌》:曹丕八歲能屬文,有逸才。

  ⑥《揚雄傳》:雄校書天祿閣上,治獄使者來收雄。雄從閣上自投下,幾死。莽間其故,乃劉棻嚐從雄學作奇字,雄不知情,詔勿問。京師為之語日:“惟寂寞,自投閣。”

  先生早賦歸去來①,石田茅屋荒蒼苔②。儒術於我何有哉③,孔丘盜蹠俱塵埃④。不須聞此意慘愴⑤,生前相遇且銜杯⑥。(此痛飲以遣意,應上廣文一段。鄭欲歸去,以坎軻之故。孔蹠塵埃,見名垂無用。相遇銜杯,欲其及時行樂也。此章,前二段各八句,後二段各六句,劃然四段,賓主配講到底,格律整齊。)

  ①《陶潛傳》:“為彭澤宰,解印綬去職,賦《歸去來辭》。”

  ②《史記》:子胥曰:“譬猶石田,無所用之。”《韓非子》:“不食於茅屋之下。”《淮南子》:“窮穀之汙,生以蒼苔。”

  ③《漢書・蕭望之傳》:“宣帝不甚從儒木。”《莊子》:帝力於我何有哉。”

  ④孔、蹠對舉,見《莊子》。俞文豹曰:孔子,萬世之師,敢名呼而儕之盜蹠,有傷名教。李白、韓愈詩,皆直書聖諱,均失言也。《左傳》:哀公誄孔子,稱曰尼父。庾信《傷心賦》:“一朝風燭,萬古塵埃。”

  ⑤聞此指上塵埃句。陸機詩:“慘愴恒鮮歡。”

  ⑥《晉書》:張翰曰:“使我有身後名,不如生前一杯酒。”《劉伶傳》:“銜杯漱醪。”此詩次聯失粘。

  王嗣奭日,此篇總屬不平之鳴,無可奈何之詞,非真謂垂名無用,非真謂儒術可廢,亦非真欲孔、蹠齊觀,又非真欲同尋醉鄉也。公詠懷詩雲“沉醉聊自遣,放歌破愁絕。”即可移作此詩之解。

  盧世濃曰:《醉時歌》純是天縱,不知其然而然,允矣高歌有鬼神也。按聖人至誠無息,與天合德,其浩然之正氣,必不隨死俱泯,豈可雲聖狂同盡乎?詩雲“孔蹠俱塵埃”,此襲蒙莊之放言,以泄醉後之牢騷耳,其詞未可以為訓也。歐陽公作《顏蹠》詩,說生前死後,胸懷品格,懸隔霄壤,方是有功名教之文。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