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詩三章,舊注皆雲至德二載公陷賊中時作。按:詩旨乃自歎失意,初無憂亂之詞,當是天寶十一載獻賦不遇後,有感而作。李肇《國史補》:進士既捷,大燕於曲江亭子,謂之曲江會。曲江大會在關試後,亦謂之開宴。據此,則知公之對景興慨,意固有所為矣。“鶴注”《寰宇記》:曲江池,漢武帝所造,名為宜春苑,其水曲折有似廣陵之江,故名。“朱注”曲江,在社陵西北五裏。康駢《劇談錄》雲:曲江池,本秦隑州,開元中疏鑿為勝境。其南有紫雲樓、芙蓉苑,其西有杏園、慈恩寺。花卉環列,煙水明媚,都人遊賞,盛幹中和、上巳二節。
曲江蕭條秋氣高①,菱荷枯折隨風濤②,遊子空嗟垂二毛③。白石素沙亦相蕩④,哀鴻獨叫求其曹⑤。(首章自傷不遇,其情悲。在第三句點意,上二屬興,下二屬比。菱荷枯折,引起二毛。沙石相蕩,自比飄流。哀鴻求曹,念及同氣也。)
①宋玉《風賦》:“蕭條眾芳。”《月令》:“以達秋氣。”《楚辭》:“天高而氣清。”
②《洛陽伽藍記》:“葭芙被岸,菱荷覆水。”謝靈運詩:“江闊壯風濤。”
③蘇武詩:“請為遊子吟。”《左傳》:“不禽二毛。”注:“頭白有二色。”
④《詩》:“白石鑿鑿。”江淹詩:“素沙匝廣岸。”
⑤禰衡賦:“哀鴻感類。”劉安《招隱士》:“禽獸駭兮亡其曹。”
其二
即事非今亦非古①,長歌激越捎林莽②,比屋豪華固難數③。吾人甘作心似灰④,弟侄何傷淚如雨⑤。(次章放歌自遣,其語曠。歌聲激林,足以一抒胸臆,在第二句作截。江上豪華,久已灰心置之,弟侄何必為我傷心乎。蓋勸之達觀也。《杜臆》:即事吟詩,體雜古今。其五句成章,有似古體,七言成句,又似今體。曰長歌者,連章疊歌也。)
①《列子》:周之尹氏,有老役夫,晝則呻吟即事。陶潛詩:“即事多所欣。”謝靈運詩:“即事怨睽攜。”
②蘇武詩:“長歌正激烈。”《西都賦》:“震聲激越。”宋玉《風賦》:“蹶石伐木,捎殺林莽。”捎,動搖也。木曰林,草曰莽。
③《尚書大傳》:“周民可比屋而封。”庾信詩:“金穴盛豪華。”《前漢・息夫躬傳》:“仆遬不足數。”
④《西征賦》:“陋吾人之拘攣。”《莊子》:“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⑤王績詩:“衰宗多弟侄。”古樂府:“孤兒淚下如雨。”
其三
自斷此生休問天①,杜曲幸有桑麻田②,故將移住南山邊。短衣匹馬隨李廣,看射猛虎終殘年③。(三章誌在歸隱,其辭激。窮達休問於天,首句陡然截住。因杜曲,故及南山,因南山,故及李廣射虎。一時感慨之情,豪縱之氣,殆有不能自掩者矣。)
①陶潛詩:“聊複得此生。”杜修可曰:《楚辭・天問篇序》:天問者,屈子之所作也。何不言問天?天尊不可問。
②杜曲,在長安,俗雲:城南韋杜,雲天尺五。《雍錄》:樊川韋曲東十裏,有南杜、北社。杜固謂之南社,杜曲謂之北杜。二曲,名勝之地。東方朔《諫起上林苑疏》:“其地有桑麻竹箭之饒。”《西都賦》:“桑麻鋪棻。”
③寧戚《飯牛歌》:“短布單衣適至骭。”《越絕書》:“匹馬啼嗥。”《文心雕龍》:“車兩馬疋,以並耦為用,蓋車貳佐乘,馬儷驂服,服乘不隻,故名號必雙,名號一定,則雖單為疋矣。”匹夫、匹婦,亦取配義也。《漢・李廣傳》:廣屏居藍田南山中。射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羽,視之,石也。廣所居郡,聞有虎,常自射之。詩中“故將”二字,乃乘上之詞。或因《李廣傳》有“故將軍”語,遂指當時武將謝官者,恐不合詩意。
王嗣奭曰:先言鴻求曹,以起次章弟侄之傷,次言心似灰,以起末章南山之隱。三章氣脈相屬,總以九回之苦心,發清商之怨調。此公學三百篇,遺貌而傳神者也。觀命題可見。而自謂非今非古,意可知矣。嚐謂公此詩學三百,《七歌》學《離騷》,《新安吏》諸作學古樂府,俱自開堂奧,不肯優孟古人。
盧世曰:《曲江》三章,塌翼驚呼,忽邀天際。《國風》之後,又續《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