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人間

跨躍中美文化,勾通雙項信息探討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博文
(2024-02-19 11:12:26)
關於朋友謬論Fallacyonfriendship之論
關於朋友的論述很多。朋友應該是什麽樣子,什麽才是最好的朋友?法國有本書叫《蒙田隨筆》,上有一篇叫做《論友情》的隨筆。其中有幾句話將自古以來的友情分為四種:血緣的、社交的、待客的和男女情愛的。
按照我們中國人的標準,「血緣的」不屬於友情,而屬於親情。例如兄弟姐妹,父母子女之情。社交的待客的可以合並為社[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2-13 12:02:20)
《呂氏春秋》中有個“子貢贖人”的故事,說魯國當時有一條規定,如果誰把在國外倫為奴隸的魯國人贖回來,就會受到佳獎並由國庫報銷贖金。孔子的弟子子貢就在國外做了一件這樣的好事。他不但救了人,還拒絕領取這份贖金。孔子聽到這件事後,非旦沒誇獎他,還批評子貢做的不對。當時魯國對子貢是一片讚揚聲,可以說和我們今天的價值觀,英雄觀無異。隻有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2-06 05:25:58)
他們飛回來了。 去年夏天,有一隻鳥在我家瓜棚上搭了個窩,受我驚擾後飛走了,站在一條樹枝上不肯離開。那時正是盛夏,天氣燥熱,鳥窩上方隻有一片瓜葉的陰影,遮不住太陽。我一時心軟,做了件舉手之勞的好事,在窩邊上放了一小盆水,在另一個盆裏抓了把小米,好像還加了幾粒花生。第二天我發現這隻鳥臥在裏麵,水和食物沒有半點動過的跡象。我想這鳥一定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2-02 16:24:17)
受寵若驚
人在出乎意料地受到寵愛或賞識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驚喜和不安叫作“受寵若驚”。
驚是結果,因可以是喜、是悲,是天上掉下來的諂餅,由受寵而驚,比較少見,一個平常人,活一輩子也許沒被寵愛過,小時侯受父母寵愛不算,所以這個寵愛又有個前題,它必須來自外人,地位比你高,有權勢,甚至可以掌控你命運的人,他的寵愛才算數。所以受寵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1-24 14:48:54)
何為“真” 蘇軾有一段關於'真'的論述。他談到陶淵明時,說「陶淵明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為高。飢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忝以宴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 這段文字很直白,他說「陶淵明想做官,就去追求官位,不怕別人說他追求仕途而感到不好意思。他不想做官了,想要歸隱山林,就去歸隱,他也不認為自己歸隱就是清高。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1-18 15:56:24)
作人慧語“以長處勝人,處長亦勝人。”這句話選自《世說新語》。說晉朝一代名臣殷浩不但他的長處,優點勝過別人,他對待自己長處的態度也勝過別人。“長處”,“處長”兩個字顛倒過來使用,可見古賢名士對語言高超的駕馭能力,深刻的哲理用兩個簡單的字說的清清楚楚。這句古語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但要學會和自己的長處相處。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1-18 12:11:47)
今天是臘八,沒忘了熬粥,早上一起床,來不及穿襪子就開始準備食材。其實也沒什麽可準備的,就是把各種現有的雜糧雜豆湊齊,像抓中藥一樣,東一把西一把,倒在一個鍋裏,小火慢燉。凡是小火慢燉的都稱為熬。如熬藥、熬骨頭湯,熬小米粥,臘八粥,往大了說,多年的媳婦變成婆,也靠熬。關於臘八粥的起源,多數人認為和記念佛祖釋迦牟尼有關。臘月初八是他修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1-07 12:41:49)
支公好鶴
《支公好鶴》是一個典故,不要和《葉公好龍》弄混了。葉公是一個虛假的人物,和龍一樣都是人們編造出來說事兒的,而“支公”卻是真人真事。
據《世說新語》記載,有一個叫支公的老和尚,十分喜愛仙鶴,正巧有人送他兩支小鶴,支公十分喜愛,將它們像寶貝一樣精心喂養。小鶴一天天長大,羽翼也日益豐滿,終於有一天它們按耐不住天性,想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12-31 09:16:56)
今天過大年夜,還沒到吃飯的時候,老伴就提前警告我,不要喝酒。她還反複重複醫生的忠告,說我有老年搔癢症,不能喝酒,不能吃辛辣的食物。醫生總是貼心,把醜話說在病人前頭,聽不聽自己看著辦。 我們凡人無論怎麽做,也無人在意,聖人名人遇到這樣是否遵醫的小事都要載入史冊,為後人津津樂道。 蘇東坡曾寫過一個自我調侃的段子,很有意思。 在黃州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3-12-16 09:52:31)
節日的瞎想 聖誕節快到了,美國汽車俱樂部AAA估計今年聖誕節和新年期間會有大量遊客來紐約觀光,屆時也有上百萬紐約客外出,或探親或旅遊。這和錢鐘書所說的圍城是一個意思“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 其實假日烏泱烏泱忙著去外地旅遊的人不一定會遊過他家門口的景點。三十多年前我來紐約,隻待了兩天,抽空拜訪了一個老親,他們倆口子由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