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5月16日上午10點半,北京後海銀錠橋邊,3對女孩當眾親吻,一過路男子喊了:“死同性戀!”女孩們受驚集體倒地……這是一次年輕人的“快閃”表演,覆蓋在女孩們身上的紅色標語“恐同殺死女同性戀”點出表演的主題。
活動發起人小航(化名)說,她和同伴們的目的是紀念“國際不再恐同日”。這個主題日設立於2004年,目的是反對[
閱讀全文]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自宋代文學家趙恒的《勸學篇》,曆經千年仍在現代社會中引起共鳴。它們不僅強調了讀書的重要性,更道出了讀書對個人修養、心靈豐富及生活品質提升的深遠影響。
“書中自有黃金屋”告訴我們,閱讀帶來的精神財富遠勝於物質上的奢華享受。高樓大廈象征著物質的富足,給人帶來的是一種視覺上的衝擊和生活上[
閱讀全文]

“躺平者”這一現象近年來在中國社會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所謂“躺平”,指的是一些年輕人選擇放棄傳統的奮鬥目標,追求一種低欲望、低消費、低壓力的生活方式。他們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不生育,甚至減少工作時間和消費支出,以最小化的方式生活。這種生活方式,無論是出於對現實社會壓力的反抗,還是對個人自由的追求,都反映了當下中國年[
閱讀全文]

自2012年以來,中國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腐運動,旨在清除黨政軍各級幹部中的腐敗分子。這場反腐風暴下,眾多高官落馬,其中包括大量的將軍級軍官。據不完全統計,自反腐以來,下馬的將軍人數之多,足以組成一個“新兵連”。這些落馬的將軍中,包括了兩位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他們被戲稱為“新兵連”的連長和指導員,而兩任國防部長魏鳳[
閱讀全文]

懵懂是少年,甜蜜有初戀,夢醒的時分,發現已成年;青春賽芒尖,世界怎等閑?意氣風發時,頓挫不可免;中年有幹練,處世不過偏。左右皆逢源,把酒問青天;老年頌詩篇,夙夜不能眠,月陰晴圓缺,人苦辣酸甜;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走的是時間,留的是思念;回不到從前,珍惜好今天,一恍成昨日,轉眼又明天。[
閱讀全文]

“官大一級壓死人”大意是說,在官場或職場當中,低一個或半個級別的人,在更高級別的人麵前,往往會表現出唯唯諾諾、忍氣吞聲、逆來順受的形象——盡管內心很不服氣,但依然不敢有半點反抗的舉動。官大一級的人,往往掌握更多的權力與資源,任其支配,下屬不得不聽;有的官大一級的人,則要靠打壓、威逼等手段來樹立自己的威嚴,讓下屬對自己產生[
閱讀全文]

中國人不騙中國人?騙!這句簡單的反問和肯定,揭示了中國社會中一個令人痛心卻不容忽視的現實問題。事實上,中國社會中存在大量的詐騙現象,詐騙行為不僅存在於陌生人之間,甚至在同胞之間尤為普遍。中國人騙中國人往往是因為彼此了解得更為透徹。共同的文化背景、相似的生活經曆和語言,使得騙子能夠更容易地取得受騙者的信任。騙子深諳人性,知道如何利用[
閱讀全文]

1925年,孫中山去世後,國民黨內部的共產黨勢力不斷擴大,導致了國共兩黨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蔣介石於1927年4月在南京宣布清黨,並開始武力剿共,第一次國共內戰由此爆發。1930年起,國民黨進行了五次圍剿,試圖徹底消滅共產黨在南方的根據地。1934年,國民黨軍隊占領了江西省南部與福建省西部的“中央蘇區”,眼看中國共產黨即將被消滅,中共領導人毛澤東首[
閱讀全文]

食物不僅是維持生命所必需,更是情感交流的媒介。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裏,人們常常因為繁忙而忽略了與人相聚的時光。但再忙的人,還是會和親朋好友聚餐。因為,沒有一起分享過飯菜的人之間,很難培養出真摯深厚的感情。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共進晚餐,席間的歡聲笑語在溫馨的氛圍中流轉,將人們緊密聯係在一起。吃飯不僅是滿足肚子的需求,更是滿足心靈的渴望。餐[
閱讀全文]

“走線”指通過特定路線偷渡進入美國,是在疫情期間於中國大陸冒起的新興詞匯。越來越多南美陸路偷渡美國詳盡攻略的帖子和視頻出現在社交網站詳盡後,使冒險偷渡往美國尋求新生活的“走線”中國人越來越多。
走線的非法移民路線一般從南美厄瓜多爾(因為厄瓜多爾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免簽)開始,這個南美洲小國是絕大多數“走線”的中國人的旅[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