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馬雲以下的這幾句話,既像是一種人生智慧的總結,又充滿了對現實的冷幽默和嘲諷意味。它不僅抖落了許多看似美好的社會邏輯,也揭示了其中的悖論與荒誕。“如果拜佛有用,你恐怕連廟門都進不去。”拜佛這一行為,表麵上是祈求外力改變命運,實際上更多是一種心理安慰。生活困頓之時,人們總想通過拜佛向某種“超自然力量”尋求幫助。然而,馬雲用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每到春節,總有人感歎:“年味越來越淡了。”但很少有人認真想一想,所謂的“年味”,究竟是什麽?是漫天的鞭炮聲,讓整個城市彌漫著火藥味?是鄉村裏連夜排隊等殺豬,買一塊“過年肉”的忙碌?是寒冬臘月擠火車回家,硬座車廂裏擠得像罐頭?從某種角度說,“年味”其實是“落後味”,年味越濃,意味著社會發展水平越低;年味越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蛇年將至,不少人對蛇這個帶有“神秘”,又被貼上“不祥”標簽的生肖心情複雜。如何在蛇年既避開蛇的不祥形象,又能為自己討個好彩頭,過個“蛇年大吉”的年呢?生肖蛇的處境,有點尷尬。盡管它在自然界中,是極具生存能力的捕獵者,但在傳統文化中,蛇常被視為邪惡與陰冷的象征。很多屬蛇的人,不願直言自己的生肖,自稱“小龍”或&ldquo[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春節期間,中國大地上一片喜慶祥和之景,家家戶戶走親訪友、張燈結彩。在這紅火熱鬧的節日背後,還有另一幅截然不同的圖景:人山人海的寺廟,煙霧繚繞的香火,爭先恐後的拜佛人群。特別是在除夕夜和正月初一,各大寺廟被虔誠的信眾擠得水泄不通,為了燒“頭炷香”爭先恐後,不甘落後。“頭炷香”的概念,來自古老的民間信仰:春節子時,天地之間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國春節的傳統習俗中,放鞭炮和貼春聯,幾乎是不可或缺的存在。這些習俗的起源,與古代人類對自然、神鬼的恐懼息息相關。放鞭炮的習俗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爆竹”文化。相傳,春節期間有一種名為“年”的怪獸,會在除夕夜出來傷人破物。為了驅趕“年”,人們用火燃燒竹子,竹節受熱後爆裂發聲,嚇跑了“年”。這就是最早的鞭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俄烏戰爭爆發以來,關於這場衝突的性質、原因和責任歸屬一直是全球爭論的焦點。支持俄羅斯和支持烏克蘭的兩派觀點各執一詞,然而,無論從常識還是邏輯的角度出發,俄羅斯對烏克蘭的野蠻行徑,是徹頭徹尾的侵略行為。常識是我們理解世界的基礎,它以最直觀的形式,告訴我們事物的合理性。在俄烏戰爭的問題上,一些基本常識的問題,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是非曲直。1.[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秋葵,這種既美味又營養的小家夥,早已走進了千家萬戶的餐桌。無論是秋葵炒肉片、秋葵炒雞蛋,它的口感和營養總是讓人百吃不厭。在這裏,給你介紹一種獨特又簡單的吃法——白灼冰鎮秋葵,你會發現,秋葵還有一種別樣的魅力:原汁原味中帶著清涼與刺激,清淡之中又能喚醒味蕾的激情。秋葵,被稱為“植物界的綠色人參”,它的營養價值可不容小覷。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俄烏戰爭從2022年爆發至今,已經接近三年。這場衝突從一開始就引發了全球的關注,而戰爭的進程卻遠遠超出了大多數人的預料。當俄羅斯在2022年2月以“特別軍事行動”的名義,開始對烏克蘭發起攻擊時,很多觀察者都認為,這場戰爭不過是“以大欺小”的一場短期行動。然而,烏克蘭用事實證明了“堅持就是勝利”這一簡單卻深刻的道理。這不僅是烏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0)

80年代末,我家有位小保姆,是一位從鄉下初次進城的小姑娘,小學畢業,見識有限,但淳樸善良、勤快熱情。她有三則趣事,令人忍俊不禁,每一則都充滿了她對城市生活的陌生與適應,也滿滿地透露著她的質樸與單純。趣事一:藍色潔廁寶和“重病”的恐慌小保姆剛到我家的第三天,忽然神色慌張地跑來找我:“姐,我……我可能得了大病了!”“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國社交媒體舞台上,有這麽一群特殊“演員”——他們表麵上高喊“美帝亡我之心不死”,字裏行間充滿對美國的強烈批判,甚至對哈馬斯這種極端組織大加支持;可一聽到“支持哈馬斯會被取消美國簽證”時,這群人立刻消聲匿跡,忙著刪帖,比自己被“上熱搜”時還要緊張。這場鬧劇,充滿諷刺意味。這群大V一邊在社交平台上煽動情緒,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