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夫話吧

談醫療、談養生、談人文、談人生 – 聽趙大夫怎麽說
個人資料
趙大夫話吧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21-10-03 08:10:30)
中國詩起源於先秦,鼎盛於唐代。中國詞起源於隋唐,流行於宋代。中國詩詞博大精深,浩如煙海。特選9首流傳最廣、有代表性的詩詞,供您和您最愛的人共同欣賞。 一、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然而,有一個日本兵卻並沒有因此放下屠刀,而是又堅持了三十年的遊擊戰,才將軍刀交出來,正式投降。他就是被稱為世界上最後一個鬼子的小野田寬郎少尉。
1922年3月19日,小野田寬郎出生於日本和歌山縣海南市。他中學畢業後先進入田島洋行工作,因工作出色,1939年3月被派到田島洋行的武漢分店工作。小野田寬郎來到中國後,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林彪作為上世紀中國爭議最大的政治人物之一,隻到今天有關他的話題仍是大熱門。
澳門的大三巴牌坊上有一處浮雕。浮雕是一副頭朝右橫躺著的骷髏,其左邊豎寫著“念死者無為罪”。骷髏和這句話耐人尋味、發人深省。特別是這個“念”字頗有意境,如何解釋?細品之後,不難得出是寬容、寬恕之意。該浮雕及刻字提醒人們,對死去的同類應該有寬闊的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常看島上的節目,“主流民意”是島民常常掛在嘴邊的東西,似乎中原地區沒有也不該有什麽“主流民意”。也難怪,“民調”之類的名詞,大陸地區確實很少用。近日華為孟女士回家這一新聞火了又火,至今沒有消退的跡象。昨日一則新聞,引起人們的關注。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台長慎海雄表示,孟晚舟回家的央視直播報道,引發了全國網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2)

這幾日華為孟公主一案大熱,至今熱度不減。為何大熱?原因有二:一是,本來這個案件,作為中美交鋒的主要案例之一就引人關注;其二,太突然了,幾乎所有的人,都沒想到,案子會有這樣的結局,而且為防夜長夢多,刻不容緩,立馬回國。
通過這件事可以看出,西方國家的“司法獨立、公正”,就是個笑話。看前3年確實是這麽做的,程序雖然繁瑣、冗長,但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戰,亦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以德意誌第三帝國、意大利王國、日本帝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及仆從國與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也是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戰爭範圍從亞洲到歐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80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戰爭,軍隊和民眾傷亡超1.05億人,財產損失達4萬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小說“紅岩”,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作品。“紅岩”塑造了一係列英雄形象,讓我們那時枯燥的兒童時代,有了一些鮮活的記憶。至今還記得江姐、許雲峰、成崗、華子良、劉思揚、雙槍老太婆、彭鬆濤、黃以聲、小蘿卜頭等藝術形象。小說中的黃以聲將軍,確有其人。他的真名叫黃顯聲。在渣滓洞、白公館,黃將軍是小蘿卜頭的老師,還是“獄中“挺進報&rdqu[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九一三事件”後,林彪的個人形象從雲端跌入穀底,幾乎所有的上層官員都與其劃清了界限,加之林彪怪異的性格和文革期間的表現,似乎除了他的幾個死黨外,林彪與所有的老帥都是敵對關係。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請看如下示例。
2007年12月9日(星期日),在北京國誼賓館成功地舉行了“林彪元帥百周年紀念會”。這次紀念會陣容強大,周恩來、高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據解放軍“軍隊采購網”透漏,在2021年度正常采購-需求計劃明細表中,解放軍將采購3套紅旗勳章、3套紅星勳章、3套特級戰鬥英雄獎章、3套一級戰鬥英雄獎章、3套二級戰鬥英雄獎章、10套一等戰功獎章、50套二等戰功獎章、100套三等戰功獎章、200套四等戰功獎章。 在2022年度預先采購-測算模擬需求中,解放軍將采購10套特級戰鬥英雄獎章,20套一級戰鬥英雄獎章,30[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3)

餘光中先生的詩作“鄉愁”在海峽兩岸影響巨大,該詩描繪了流落到台幾十載的同胞,對大陸、親人及統一的思念及企盼。近些年,台獨幾乎成了台灣的主流民意。但現實條件的不具備,致使台獨的夢想可望而不可及。本人對這些朋友的心境非常理解,現仿餘光中先生大作“鄉愁”,作詩半首,名曰“獨愁”。 獨愁(台獨之愁) 今兒 獨愁是一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46]
[47]
[48]
[49]
[5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