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問題被中國政府視為核心中的核心,可見其重要性。加之日美歐等國近期的炒作,台灣問題也成了全球最受關注的熱點之一。不打,任其發展下去,勢必台灣將愈行愈遠,獨立是遲早的事;打,風險太大,麵臨世界級的製裁,而且即使慘勝,拿到一片焦土,也不劃算。
如何解決台灣問題,值得期待、關注和討論。
個人認為,“北平模式”可能還是目前解決台灣問題的最佳方案。
1.關於北平模式
什麽是“北平模式”呢?簡言之,在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通過兵臨城下 - 以打促談 - 和平接管的三步模式,最終迫使傅作義和平交出北平政權,保護了北平人民生命財產免受損失,保護了千年古都免遭戰火塗炭。北平和平解放創造的“北平模式”,也成為後來解放湖南、四川、新疆、雲南的範例。
2.北平模式解決台灣問題這一觀點的提出
國內最早提出借鑒“北平模式”解決台灣問題的人,為原國台辦副主任、知名的台灣問題專家王在希。2017年初他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解決台灣問題,總的說無非和平統一與武力統一兩種樣式,但不是絕對的。曆史上也有兵臨城下,最後通過談判解決問題的“北平模式”;孫子兵法有“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條,兵不血刃,以戰迫和,為曆代軍事家所推崇。
2020年11月,在一次主旨演講中,王在希進一步提到,和平統一可能性逐漸喪失,可思考用“北平模式”以武促統。當時他對台灣問題未來發展趨勢與祖國統一前景有三點看法,包括民進黨不可能在台灣長期執政、不能把“和統”與“武統”兩者對立起來、要站在戰略全局來思考兩岸統一的時機。
3.北平模式的合理性
A.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幾乎喪失殆盡
當然從目前台海形勢來看,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在逐漸喪失,因為和40年前相比,第一,台灣的政治體製變了,第二,政治談判的對象變了,第三,台灣社會生態環境也變了。台灣的主流民意,特別是年輕一代對自己中國人身份的認同,越來越低。台灣島內主要政黨,迫於民意壓力,其政見無本質區別,寄希望於任何一個黨派都是不切實際的。光憑政治談判、民間交流、惠台讓利,是不可能實現兩岸統一。
B.武統的巨大成本和風險
武統巨大風險和成本源於美日等國介入的規模和程度,以及其後的經濟製裁。
美國在全球擁有數百個海外基地,其中規模最大的都在東亞的韓國和日本。其中駐紮在日本橫須賀港的美軍基地是美國太平洋艦隊最重要的基地之一,設有18座碼頭與19個大型軍艦的泊位,一旦亞洲發生戰事,美國航母艦隊與美軍的後勤補給都得依靠它。
日本智庫笹川和平基金會下屬的戰略研究論壇所做的兵棋推演發現,一旦中共發動台海戰爭,日本將主動參與,參戰將失去144架戰機、自衛隊傷亡2500人;美國則可能喪失多達400架戰機、上萬官兵死傷;共軍則會損失156艘主力艦艇與2艘航母,並失去168架戰機與至少4萬名士兵傷亡。最終中共奪取台灣的行動將以失敗告終。
美國智庫近期的兵棋推演結果也大同小異,雙方傷亡4 - 5萬人,戰機損失數百架、戰艦損失百餘艘,而各種兵推下台灣的情況也毫不意外地炸成一片廢墟,可以說是參戰各方皆損失慘重。
4.已經開始演練的台灣版“北平模式”
種種跡象表明,台灣版“北平模式”已經開始演練,甚至可以說部分啟動。這即包括軍事的,也有經濟和司法層麵的,可謂多管齊下。
前年佩洛西訪台後大陸的環台軍演;去年4月10日,為期三天的環台島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剛剛結束的“聯合利劍—2024A”演習,全麵檢驗了實戰條件下部隊多軍兵種一體化聯合作戰能力,而且演習後,大陸戰機和軍艦轉入常態化戰巡。
台灣其實沒有想象的那麽強大和堅固,電力和能源問題是它的瓶頸,據稱它的天然氣儲備僅僅一周;一個小小的操作失誤,就可導致全島大停電。台灣問題的解決,已經在台麵下悄悄開始,它的最終完成,可能會出乎意料,比人們想象的迅速和徹底。
無論如何,兵不血刃和不戰而屈人之兵,仍是上上策。
台灣問題,怕不怕等?大陸方麵,當然不怕等。隻要大陸方麵和平穩定發展,雖然趕上美國不可能,但超過台灣是很容易的事情。
大多數人都有一個誤區,那就是經濟的發展靠高科技。其實不是這樣。經濟的發展,靠日常生活用品。打仗才是靠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