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人間

跨躍中美文化,勾通雙項信息探討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博文
(2024-05-29 04:11:33)
人的嘴變懶了。可以借嘴罵人,借嘴唱歌。那些嘴全在網上,不用自己張口,點一下就行了。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5-27 10:28:50)
慕殘癖 先聽一個故事。六十年代末,文革剛結束,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一位老者。無論怎麽看他也有六十歲了。他原來在部隊,當過排長,複員後在警備區大院燒鍋爐。這位老先生身有殘跡。不知是天生還是在部隊時留的,反正是那種很難找到對象的那種。如果他是將軍,我絕不會有那種想法,可憐他隻是個燒鍋爐的退武軍人。 他左腳缺一個小指頭,右眼失明,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5-23 07:47:20)
伊朗前總統萊希墜機事件震驚全世界。各種猜疑,評論之多不言而喻。在此不與評論。 這次空難有人發明了一個新詞,把飛機墜毀說成是“硬著陸”。真是叫人哭笑不得。不過發明者倒是有一點修辭知識。他用的是一種委婉的表達法。(euphonium),即用一個比較溫和,好聽的詞汒代替一個聽起來刺耳難以接受的詞語。有時會把一個消極、負麵詞語用積極正麵的詞語表達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5-18 14:33:47)

這是深圳某社區的宣傳小冊子,它的出發點是促進婆媳親情的融合,弘揚孝老愛親的良好風尚,引導居民樹立正確的家庭觀念,但是,這文案實在是寫得太糟糕了!看了之後令很多人感到不適。
該宣傳冊一整頁都在單方麵強調兒媳要怎麽做,絲毫不提婆婆該怎麽做,老公該怎麽做,仿佛兒媳在家庭裏就低人一等,不管遇到任何事,都必須無條件順從和讓步,不能有一點自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4年俄羅斯排了一部電最叫"危樓愚夫"。影片主角是一個水暖工,他在檢查一座居民樓時,發現這是一座多年失修的危樓,他告知裏麵的居民要立即搬出,可是沒有一個人相伩他說的話。他一戶戶動員卻遭到全體住戶的嘲笑和蔑罵。水暖工找到政府部門,這本來就是一座豆腐渣工程,加上後來一批批維修費早已被這一班官員貪汙了。他們不去解決問題而是要解決提出問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5-15 19:13:33)
人老了會怎樣
賈平凹說過,有些男人活得越老就越像個老太太。他觀察的真實細膩,有些老人確實如此。我們常看到一些慈眉善目,笑容可掬的老者走在小路上,悠哉悠哉,踩到狗屎也攪不動他平靜的心。這些人在變成老太太之前是什麽樣的人很難猜測,也許原來有棱角,到老年,經曆過風風雨雨之後心變得柔軟善良了,麵隨心變,慢慢就像個老太太啦!
凡人行大善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4-05-12 06:13:05)
剛看完電視劇“上海婆媳”共22集。它把中國婆媳關係所能遇遇的種種問題和矛盾分解的清清楚楚。上海大都市小資味的小白領,出身不愁吃喝的小市儈家庭,不是獨生女卻有千金大小姐脾氣的娟兒和東北小鄉鎮,坐火車一路啃大餅來上海的婆婆相處的冰火兩不相容,在繁雜的日常生活中兩個人爭吵不斷,有時擦槍走火,兩個親家也成了仇敵。不能說那一方是對,那一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4-05-07 14:28:45)
“選擇"與“成本”
人生就是不斷選擇的過程,小到下一頓吃什麽,是麵條還是米飯,大到入學專業的選擇,畢業後,是工作還是考研,是潤還是不潤,等等。有人說生命就是無數選擇的疊加。人生是否成功,生活是否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在關鍵的時候能否做出正確的選擇。
選擇是要付出代價的,有一個成語“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這話是孟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24-05-04 11:07:09)
何為“損失厭惡”
有位女士在網上發了一個視頻,說了幾件她倒黴破財的事。例如,為了省幾塊存車費,把車仃到了路邊,吃了一張一百五的罰單。為了省一百塊搬運費,請朋友來幫忙,結果花了五百元吃喝招待費。這位女士表現的很懊喪,於是在網上發了一陣子牢騷。
有一篇科普小文,討論的就是這種發牢騷現象。它說這是一種心理現象,嚴重時會成為一種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4-04-20 17:06:54)
他有病還是沒病
出家人、追求佛法修身之人都有超強的自製能力,有的堅決不喝酒,不吃肉,有的一輩子不結婚,有的已有婚配,也毅然退婚,有時候他們的一些行為、舉止在常人看來甚至有些怪異(peculiar)。德國大哲學家康德未入佛門,亦是如此之人。
康德活了八十歲,他幾乎從來沒離過他的居所,也終身未婚。據“哲人傳”記載,他的生活方式如鍾錶樣精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1]
[2]
[3]
[4]
[5]
[>>]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