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牧之戰五牧山前血戰時¹將軍殺敵顯神威百重圍困軍心固千矢橫飛號角稀雙手握刀屠虎豹渾身中箭透征衣舍生麻尹埋荒草²怕死張全衣紫緋腐敗如斯惟歎息誰人聞此不噓欷【注】1.五牧,位於無錫、常州交界處,屬常、錫共管,自古就是水陸交通要道。五牧山,原為小土山,現已成平地。2.麻尹,麻士龍,江西人,死後諡高州知府;尹玉,江西寧都人,死後諡濠州團練,[
閱讀全文]
無錫崇安寺王右軍滌硯池
(寬韻)
書聖長居鬧市中伏天練筆迄寒冬
蘭亭神韻非天授滌硯池邊練苦功
抄經易鵝歸途題畫
渾身喜氣多歸路袖籠鵝
字易心中愛神形常揣摩
【注】
關於書聖“抄經易鵝”的故事,李白有詩雲:
右軍本清真瀟灑出風塵
山陰過羽客愛此好鵝賓
掃素寫道經筆精妙入神
書罷籠鵝去何曾別主人
《觀王右[
閱讀全文]
運河公園蓉湖一渚洲四望水悠悠
商賈頻通市官員屢泊舟
疊缸堆作塔積穀聚成丘
千盞華燈亮銀光射鬥牛【背景材料】
是古運河同新運河的交匯點,原屬芙蓉湖區,因長江大堤攔住洪水,芙蓉湖萎縮,這裏成為陸地。古運河對岸就是著名的無錫米市、布碼頭。這裏曾是無錫米市加工、運輸、儲存集中地,遺有糧食七庫、八庫、第一米廠等帶有時代印記的工業建築。
閱讀全文]
黃埠墩懷古煙雨蒼茫分水墩天關獨霸據河津¹南巡清帝駐鑾駕²北狩吳王宴宰臣³楚相移封身困乏?文公過錫鼻酸辛?惠山依舊傷心碧陌上年年柳色新【注】1.黃埠墩,號稱無錫城之“天關”。2.清康熙、乾隆二帝南巡,在黃埠墩轉乘小船去惠山。3.史籍稱,公元前484年吳王伐齊,曾在黃埠墩宴請功臣。4.楚相春申君,在淮北的封邑,因處戰亂地帶,於公元前241年改封[
閱讀全文]
皋橋
皋橋屢屢動幹戈白骨累累野鬼多
自古兵家征戰地可憐將士血成河
跨水何嚐思隱士撫欄空自憶梁鴻
遺詩猶在難明了皮陸公垂留謎蹤
【背景材料】
皋橋在無錫西門外十裏,橫跨五泄河(即錫澄運河),坐落在京杭大運河邊與五泄河交匯口,始建於北宋元佑元年,是無錫地區最大的古代單孔石拱橋之一,距今已近千年。清·雍正四年,無錫分拆為無[
閱讀全文]
虎頭將軍·顧愷之
桓謝心中碧玉珂¹神來之筆畫維摩²
傳神寫照在阿睹³百萬捐貲用馬馱?
【注】
1.桓謝,指桓溫和謝安。他們對顧愷之的評價,都極高。
碧玉珂,指珍貴的飾物。
2.維摩,即維摩詰(詰音乞,參見《乾隆大藏經》),早期佛教著名居士、在家菩薩。意譯為淨名、無垢塵,意思是以潔淨、沒有染汙而著稱的人。
3.阿睹,這裏指眼睛。
[
閱讀全文]
清明橋遐想
清明橋下碧粼粼橋洞如環月正明
眼見五湖舟久泊耳聞四海客常行
仁人素重修橋德君子常懷鋪路情
佇立橋頭側耳聽南禪寺裏晚鍾聲
【注】
清明橋,由明萬曆年間無錫秦氏捐資建造的,捐資人名秦太清、秦太寧,各取一字命名“清寧橋”,以彰修橋之德。清道光年間,因避諱,改名“清名橋”,也稱“清明橋”。上世紀七十年代[
閱讀全文]
玉祁·唐平寺
平定江南張網羅擬囚猛虎伴維摩
一江春水惹橫禍寺宇空空逐逝波
【背景材料】
唐平寺位於無錫名鎮玉祁境內,現已湮沒,成湖。
北宋開寶八年,南唐後主李煜歸附大宋。趙匡胤始建唐平寺,原想讓李後主在此修行,度過餘生。不久,趙匡胤在燭光斧影的千古謎團中歸天,其弟趙匡義掌權,不放李後主回江南。李後主受辱,極不得誌,填詞《[
閱讀全文]
第七景柳岸煙莎
詠柳浪橋
柳浪惹人憐青絲輕拂肩
折枝揮淚別相見待來年
寂寞古橋邊嫩枝含碧煙
雙雙穿柳燕似在蕩秋千
《柳岸煙莎》
明·王永積
二月芳堤媚輕風漾碧絲
行人莫係馬恐有斷腸詩
【注】
柳浪橋原在開利寺東,河邊多柳樹、莎草。
第八景萍舟帆影
萍舟帆影
運河三十裏¹帆影趁長風
形與雲相若²飄飄飛碧空
[
閱讀全文]
第五景馬盤牧唱
詠馬盤馬盤形若盤四麵急流湍
惟見芳菲苑難尋荒草灘
銀池如古鏡玉宇若層巒
百歲滄桑異令人長慨歎【注】
馬盤位於洛社鎮北,北依滬寧高速公路,前有京杭大運河,滬寧鐵路橫穿而過。馬盤四麵是河,東起半夜濱、石瀆河,南至大運河,西接萬新河,北依大白蕩,四周被水圍繞,形似盤子。當年芳草牧場,而今人煙稠密;千古滄桑多變幻,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