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無錫山水名勝詩鈔》卷三 古運河畔名勝 之五

(2020-02-08 21:53:05) 下一個

運河公園

蓉湖一渚洲  四望水悠悠
商賈頻通市  官員屢泊舟
疊缸堆作塔  積穀聚成丘
千盞華燈亮  銀光射鬥牛

【背景材料】
    是古運河同新運河的交匯點,原屬芙蓉湖區,因長江大堤攔住洪水,芙蓉湖萎縮,這裏成為陸地。古運河對岸就是著名的無錫米市、布碼頭。這裏曾是無錫米市加工、運輸、儲存集中地,遺有糧食七庫、八庫、第一米廠等帶有時代印記的工業建築。
    此處可飽覽運河風光。上遊水來,一支為運河新主航道向南流去;另一支為古運河北塘段,經江尖渚又分兩支,一支沿東南方向往西門泄瀉,另一支東北向、朝蓮蓉橋流去。 近觀遠眺,視野寬廣,景像豐富,令人陶醉。
    向東望,中心城區高層建築林立,繁華氣息撲麵而來;向西北看,寬闊而繁忙的古運河,河水蒼茫、水同天接、自西北方向奔流而來;吳橋、蓉湖大橋、江尖大橋,英姿颯爽、橫跨運河; 新運河對麵是錫山和惠山,傲然屹立;向南看,高層和多層住宅、樓宇鱗次櫛比;向北看,當年的米市、布碼頭今日格外冷清。
    這裏,可以觀賞運河舟楫,可以享受水鄉寧靜;四周寬闊水麵濾塵降噪,再無堆天塞地的大缸和陶罐,聽不到叫賣噪聲;四季花木綠意盎然,沿河環繞親水走廊,相宜布置各類休閑設施;林木蔥蘢,蔽風遮雨,一年四季無論炎炎夏日、還是雨雪紛飛寒冬,都宜人遊憩。誠然,置身此處,可以細品黃埠墩千年古韻,遙想當年文天祥、海瑞、乾隆、康熙停船泊舟的情形,思緒萬千;也可以觀賞錫山、惠山雄姿,如同海上仙山;倒扣的小船、木櫓、漁燈、酒缸點綴著舊碼頭,讓人回憶起中國著名陶器、米市的輝煌曆史和繁華景象。

孫平叔撰聯道當前景色:

燈火春星浮北廓  雲霞朝景攬西神 


接官亭

運河北岸接官亭  送往迎來忙不停 
作揖打躬行大禮  推杯換盞敘交情 
盤根錯節仕途網  撲朔迷離宦海經 
皆自官員迎送始  亭如有耳可親聆 

【背景材料】
    無錫三裏橋運河邊上,有一個四角亭,名曰:接官亭。 顧名思義,就是專門迎送來往官員的地點。史載,小三裏橋接官亭建於明弘治七年(1494)。無錫是江南的文化重鎮和水陸交通樞紐,官員雲集、往來頻繁。這些官員中,有即將赴任、執掌生殺大權的地方父母官,有途經江南、一言九鼎的軍政大員,還有來自京畿的達官顯貴,任何一個都怠慢不得,迎送禮儀絲毫不能馬虎。
    官員們到達運河要津,在氣派非凡的亭前、組織接官活動,既有麵子又有特色。有了這座接官亭,無論是主是客,就有了一個明確的目的地了。官船抵達接官亭碼頭,恭迎人員按官品等次、肅穆立於岸邊迎接。
    官員離船上岸後,首先在接官亭內與迎侯人員引見介紹、寒暄問候,一番禮儀,爾後,來賓被前呼後擁、進入相隔約200米的官廳休息。即今天的接官亭弄,巷子長365米、寬5米,兩邊是典型的江南民居。主人在此設宴接風,待他們酒足飯飽後或入城、或離埠,悉聽尊便。
    清乾隆帝巡遊江南時,無錫官員為接駕、修建七裏長堤,接官亭改名接駕亭。嘉慶年間複稱接官亭。接官亭周邊,商賈林立,街市繁華,成全國聞名的米市、布碼頭。
    接官亭曆經風雨滄桑,先後兩次遭受劫火。第一次是清鹹豐十年(1860),太平軍和清軍在小三裏橋一帶展開激戰。亂兵所至,街市梵毀,接官亭也嚴重損壞。第二次是在1937年“八一三”淞滬大戰,日寇大舉侵華,年末,日軍進逼南京,無錫北塘遭日本飛機狂轟濫炸,大火延燒三天三夜,接官亭及附近商鋪化為灰燼。
    2004年,有關單位出資複建接官亭。古運河無錫段這一曆史人文景觀,得以重現人間。在接官亭裏,可以欣賞運河風光,人們不能不驚歎:當年接官亭的選址,恰實獨具慧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