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2018-04-25 08:04:49)
(085)
標題:緬甸共產黨
作者:張又普 緬甸共產黨成立於1939年8月15日,該黨在緬甸屬於非法地位,運作也主要在秘密狀態下進行。1960年代,緬共失去位於緬甸中部的根據地之後,經千裏長征來到緬甸、泰國、中國邊境附近的金三角地區,依靠中國的經濟軍事支援,繼續堅持武裝鬥爭。那時,毛澤東花費大量金錢支持東南亞各國共產黨的武裝鬥爭,輸出革命,使得中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4-21 10:04:01)
(084)
標題:幸福是什麽?
作者:張又普所有人都渴望幸福,但“幸福”是什麽呢?它僅僅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感覺嗎?它的生物學原理是什麽?罌粟是一種自然野生植物,其曆史比人類的曆史悠久得多。遠古時代的人類就知道罌粟有止痛、消痰、清熱的作用,生病時吃一些罌粟的葉子,常常可以治好病。不僅人類知道,連馬狼等哺乳動物都知道生病時要去嚼一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4-18 07:50:24)
(083)
標題:軍事博物館
作者:張又普1966年中國發生了文化大革命,那一年我13歲,身高1米51,體重35公斤,比我姐姐低半頭。對我來說文革最重要的事情是大串聯,可以不花錢坐火車,周遊全國。去北京見毛主席是年幼無知的我最大的願望。然而我爸爸卻根本不放心讓我一人外出,經多次家庭會議討論,決定由我的哥哥帶我去北京。1966年11月至12月,我在北京渡過了永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4-14 10:12:13)
(082)
標題:從蔣介石日記談起
作者:張又普蔣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浙江奉化人。國民黨當政時期的黨、政、軍主要領導人。1908年留學日本並加入由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1924年回國後任黃埔軍校校長,後兼任國民革命軍第1軍軍長。1927年北伐戰爭勝利後出任中華民國總統,在1937年—1945年期間,蔣介石成為中國最高抗戰統帥,率領200多萬國民革命軍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18-04-11 08:24:08)
(081)
標題:曆史人物蒙哥馬利
作者:張又普伯納德·勞·蒙哥馬利(BernardLawMontgomery),生於1887年11月17日,卒於1976年3月24日,英國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英國陸軍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傑出的指揮官之一。1943年,蒙哥馬利參加攻占西西裏和登陸意大利,1944年統率盟軍進入法國,6月6日指揮盟軍進攻諾曼底,取得了諾曼底登陸作戰的勝利。後晉升陸軍元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4-07 09:39:14)
(080)
標題:求同存異
作者:張又普最近,我發表了一係列頗受爭議的文章,引起了部分看官的反感。我想稍微小結一下,尋找出大家的同異之處。第一條是蒙古主權的喪失問題。有一位國內網友曾對此問題進行過認真的研究,我重複核實了他的研究,他所言極是,謝謝。我們大家對此問題的共同之處是:1923年以前,蒙古是中國的一部分。1923年蘇聯出兵侵占蒙古,1924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4-04 07:39:55)
(079)
標題:關於三方密約
作者:張又普今天的文章是抗日戰爭係列文章的最後一篇,歡迎大家拍磚,理解大家的沉默。1942年,全麵抗戰開始的第五年,延安政府駐南京“特命全權大使”潘漢年代表延安與日汪達成秘密條約,三方停戰。對於這一曆史事件的真實性,曆來就有很多人表示懷疑,也有人想嫁禍於人,拿潘漢年當替罪羊使用。五十年代時,這個三方密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3)
(2018-03-31 08:41:25)
(078)
標題:抗日戰爭小議(2/2)
作者:張又普前幾年(本文初稿於2014年1月),我去加拿大溫哥華一遊,結識了一位來自西北大學曆史係的研究生。他雖然低我們很多級,但校友的共同身份拉近了我們的距離。他從小就喜歡曆史,大學畢業後考取了西北大學曆史係的研究生,專攻抗日戰爭史,沒想到這個研究改變了他人生的軌跡。近年來中國大陸不斷開放,很多以往不可能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3-28 07:39:34)
(077)
標題:抗日戰爭小議(1/2)
作者:張又普1937年,國共二次合作,聯合抗戰。8月25日,紅軍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簡稱八路軍,歸第二戰區閻錫山司令管轄。隨後東渡黃河,進駐山西,配合閻錫山抗擊日軍。9月25日,115師師長林彪率軍在山西北部的平型關伏擊日軍運輸隊,殲敵數百,繳獲眾多輜重。這一仗後來被毛澤東指責為“過早暴露我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3-24 09:59:06)
(076)
標題:從兩位母親談起
作者:張又普前些日子(本文初稿於2013年12月07日)從網上看到一則報道,說有一位阿拉伯婦女,在阿以戰爭中失去兒子,非常痛苦,在網上發表文章,痛罵以色列。又有一位以色列婦女,在阿以戰爭中失去兒子,非常痛苦,在網上發表文章,痛罵阿拉伯國家。於是有好事者就把兩人鏈接起來。開始時兩人在網上互相對罵,並申訴自己的不幸與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
[16]
[17]
[18]
[19]
[2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