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077)抗日戰爭小議(1/2)

(2018-03-28 07:39:34) 下一個

(077)
標題:抗日戰爭小議(1/2)
作者:張又普

1937年,國共二次合作,聯合抗戰。8月25日,紅軍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簡稱八路軍,歸第二戰區閻錫山司令管轄。隨後東渡黃河,進駐山西,配合閻錫山抗擊日軍。9月25日,115師師長林彪率軍在山西北部的平型關伏擊日軍運輸隊,殲敵數百,繳獲眾多輜重。這一仗後來被毛澤東指責為“過早暴露我軍力量”。戰後,日本政府公布的平型關戰役日軍死亡人數是167人。

此後,毛下令,進駐日占區的八路軍應該“放手發動群眾,壯大我軍力量”。具體地說就是要把軍隊分散到各個村莊,建立八路軍的根據地,盡量發展軍隊,輕易不要與日軍交火。此一方針遭到了張國燾等人的反對,張認為國難當頭,應該盡全力打擊日寇,保家衛國。毛、張二人一貫關係不和,毛指責張是幼稚、不懂中國國情,張指責毛不講信用、不講公德。此後,八路軍各根據地均遵照毛的指示,軍隊得到迅速的擴充。經短短三年多的發展,共產黨的軍隊就從1936年的一、兩萬人,發展到了1940年底的40萬人。毛在黨內的地位因此得以大大提高。

由於軍力的發展,前方司令員彭德懷主動發起動了“百團大戰”,有力地打擊了日寇。根據1940年12月10日的《百團大戰總結戰績》,1940年8月至12月,八路軍斃傷日軍20645人。當時的日軍戰報則說,日軍合計戰死467人,失蹤33人,負傷251人,傷亡合計751人。戰爭結束之後,日本政府對所有二戰期間的陣亡者重新做了調查研究,百團大戰的日軍死亡人數被訂正為302人,並公布了所有死者的姓名、年齡、家鄉、部隊番號及死亡地點。當然,這裏不能排除日軍傷亡數字被縮小的可能性。

這場戰役將中共領導的敵後根據地的軍力暴露在日軍的視野內。日軍原本在華北平原隻留下少數兵力,此戰促使日本調回約二十萬的部隊“掃蕩”根據地,於1941年至1942年進行“鐵壁合圍”,實施極其殘酷的“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最後的結果,八路軍幾乎全部撤出山西。我小時候閱讀過的抗日書籍中多有提到“鐵壁合圍”對抗日根據地的巨大破壞。

百團大戰是八年抗戰期間八路軍對日軍的最大一戰,也是最後一戰。被毛指責為過早暴露我軍力量,招致日軍報複,幾乎使八路軍遭到滅頂之災。後來彭德懷遭到批判時根本不服: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消滅日寇,反抗侵略,何錯之有?其思想認識與張國燾如出一轍。

在這大軍壓境的危急關頭,毛澤東深謀遠慮,派遣潘漢年前往南京,通過汪精衛政府與日軍媾和。潘漢年果然不辱使命,麵見汪精衛本人,並最終秘密達成停戰協議。日軍停止了“鐵壁合圍”,將軍隊調往正麵戰場,進攻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八路軍方麵也得到休生養息、發展壯大的機會。根據秘密條約,汪精衛政府負責大城市的治安,取締抗日活動,向日軍提供軍餉。八路軍則保證華北地區的鐵路交通暢通,不再襲擊騷擾日軍。至1945年4月,日軍全力打通了東北到越南河內的陸路交通。那時日本海軍已經全軍覆沒,陸路交通的暢通延緩了日軍敗北的速度。三年多的和平相處,與日軍沒有任何有規模的軍事衝突,使八路軍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以至於到抗戰結束時,軍隊發展到了120萬人之眾!

日本投降後,毛澤東以120萬精銳之師起家,曆時四年,打敗了國軍,占領整個大陸,實現了他的宏圖偉業。潘漢年雖在危急關頭挽救了八路軍,但他知道的事情太多,終於成了別人的心腹之患,1955年被永遠封口。

網友反饋:蔣介石先生曾對蔣經國講:你不要以為去過蘇聯,看過幾本馬列的書,就相信他們所說的民主、聯合。你看過他們的黨章嗎?他們的黨章就是要一黨獨大。今日之中國國民黨,不抗日則亡國,抗日必然亡黨,我們必須抗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